財智語陸:保華轉型新可勝舊

財智語陸:保華轉型新可勝舊

外圍股市急挫,上周五港股的跌幅較預期為小。所謂地緣政治風險,對香港沒有直接影響,唯一擔心的是內地及美國利率提升,但前者的影響已慢慢被消化,後者亦是舊聞新炒,加上淡友未儲夠淡倉,跌得少不足為奇。
早前剛公布業績的保華集團(498),盈利雖較去年倒退,但股價表現卻持平,主因是每當一家公司進行轉型,總會有這個過度期,但市場已消化此因素。以前保華予人感覺是綜合投資企業加主攻建築工程項目,但近來留意有關保華的報道,集團定位為大宗散貨港口及基建企業,後者業務不難明白,但前者的大宗散貨,則是較為新鮮。記得早前國內港口股大連港(2880)及天津港(3382),總之大家見港口二字,便飛身入市,當中所涉及貨運物品的理解卻不多。舉例說,投資者對散貨的理解,可能是「零碎的貨品」,屬細眉細眼的生意,但翻查有關資料,非貨櫃形式運送為之散貨,而大宗散貨分為亁、濕兩種,亁散貨指鐵礦、礦石、水泥、鋼、煤、化肥和木材等,濕貨則包括石油、食油和天然氣等,而每種貨品都需要專門技術處理和載運。

定位明確「食正」物流熱

務,仍透過持有保華建業(577)65%股權去繼續營運,其餘的新方向將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之港口及物流業務發展,當中項目包括分別持有45%及75%的南通港口及洋口港的權益。與此同時,早前與中石油(857)簽訂合作協議,在洋口港人工島展開工程前期工作,並在武漢投資液化石油氣碼頭。
如果按此分析,保華跟過往的定位有明顯不同,積極變身為本地長三角港口及物流業的代表。去年長江流域年處理逾5億公噸大宗散貨,市場估計仍處高增長的初期,如果保華轉型可「食正」此市場增長,盈利潛力應較以往集中在工程及其他投資為佳。
今次保華轉型,有外資行將其目標價調高至4.55元,主因是上述的中石油協定、收購武漢液化石油氣碼頭以及增持洋口港項目權益,可提高每股資產淨值增。另外,該行預計,日後保華會併購更多長江流域之散貨港口,有助進一步擴大盈利基礎,或出售洋口港項目之土地儲備所帶來的特殊收益,這都是有利股價。不過,投資者要留意的是,根據集團資料,單是洋口港的總資本開支將接近46億元人民幣,換言之,未來時間是轉型後保華的投資高峯期,可能會影響過往的派息政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