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香港向新加坡引入了強積金的惡政,令今天有大筆資金鎖死,在二流積金經理手上跑輸大市,陰亁打工仔的血汗錢。該學不學,不該抄襲的卻照單全收,這個陋習是特區的施政思維。
再度抄襲新加坡
當年董建華訪問新加坡之後,想出以八萬五來摧毀香港的高地價,結果地產市道插水回應董特首,香港的元氣至今仍然未回復。曾蔭權當了特首一年有多,可能見未有任何建樹,所以也急急腳學他的前任老闆般到新加坡取經。當然,曾蔭權名義上是去學習人家的政治人才培訓體制,實際上我們又怎會知道他老人家心中,甚麼葫蘆賣甚麼藥?
且慢!新加坡的政治人才?彼邦唯一的政治人才就是今年八十有二的老人李光耀,而他的出身是搞獨立的政治人才,斷估曾蔭權再大膽破格,也不會想學老資政走革命的路吧!
那麼香港還有甚麼要抄襲新加坡呢?有!那就是令歐洲國家在60年代正式走官僚大政府的銷售稅。新加坡在94年開始徵收銷售稅,香港遲了十多年了,相信不少港官仍耿耿於懷。
大家還記得曾蔭權去年聽了溫總深層矛盾論之後的啓示嗎?當時曾特首說香港的營商環境太昂貴,主要是工商業樓價的問題。所以在他連任選舉前仍要來一個銷售稅,打擊一下營商環境,令工商物業的需求大減,那工商物業的價格還可能有升值的空間嗎?再者,工商物業交易將來也要納入銷售稅當中,投資炒賣工商物業的意欲也自然大減,工商物業的價格不插水才怪。
兩任特首,一個以壓抑住宅樓價為己任,一個受命要打擊工商物業,香港人的命運認真坎坷。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