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進食魚生後皮膚出疹,可能是吃了有蟲的魚生。瑪麗醫院最近治療一名中年男子,患者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外,皮膚現紅疹,感染日本常見的「異尖線蟲病」。此寄生蟲可鑽進腸胃內壁導致敏感,嚴重者會休克,食生魷魚、鯖魚、沙甸魚等魚生有感染危機。傳染病專家指,生海產含無數病菌,市民為健康着想不應進食魚生。 記者:梁洵瑜
寄生蟲專家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接受訪問時表示,「未熟嘅海產同貝殼類海產,會有好多細菌,有副溶血性弧菌、霍亂、諾沃克、甲型肝炎、仲有寄生蟲,市民最好唔好食生海產」。以瑪麗醫院過去11年的腹瀉個案,有四成半個案是染上與海產有關的病菌,包括弧菌,證明海產是引致腹胃炎的主要媒介。
一至兩日內現病徵
瑪麗醫院治療兩名懷疑因進食未煮熟海產而分別染上寄生蟲及創傷弧菌的病人,其中一名56歲男子,持續發燒不退,皮膚現紅疹,詢問之下知道他曾到日本,並進食魚生刺身,醫生相信他感染一種寄生蟲異尖線蟲,處方杜蟲藥後康復。
黃世賢解釋,異尖線蟲(Anisakis)主要存在鯨魚及海豚的腸內,幼蟲則會在其他魚類體內,若生食海產有可能染病,「食咗條幼蟲之後,條蟲會鑽入啲腸同胃壁裏面,幼蟲死咗之後會留喺度發炎含膿,甚至會鑽穿腸胃搞到腹膜炎」。患者會肚痛、腹瀉,更會因蟲鑽入身體時呈過敏性反應,皮膚出現蕁麻疹或風疹,嚴重者會影響呼吸甚至休克。
他稱,患者進食帶有寄生蟲的魚生後一至兩日即會出現症狀,有時需要照胃鏡才可確診。
此病在本港以往並不常見,但在愛吃魚生的日本非常普遍,凡海魚也有可能帶有這種蟲,包括常見可作魚生的鯖魚(Spottedchubmackerel)及日本魷(Japaneseflyingsquid,也稱赤魷),另外荷蘭人愛食的鯡魚(Herring)和沙甸魚也帶有此寄生蟲。
胃酸不足忌吃魚生
黃世賢強調,體弱者進食生海產更加危險,若食生海產染上副溶血性弧菌或創傷弧菌,死亡率可達三至五成。最近有一名58歲男子,腳眼腫痛入院,血液化驗證實感染創傷弧菌,相信是進食未煮熟海產所致。由於他有酗酒習慣,肝功能較差,故進食含弧菌的海產後,弧菌入侵關節,幸他接受治療後已康復,黃世賢提醒孕婦、胃酸不足人士、肝功能較差者絕不宜食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