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以為,當年金融風暴時百富勤的神話爆破,和科網狂潮下電訊盈科的風光不再,兩者原是個要加上想像力才有的隱喻;但近日電盈「爭產」事情的變化,卻已經發展至成為實牙實齒的明喻。有「紅籌之父」之稱的金融界傳奇人物梁伯韜,出手以高價收購了李澤楷手上大部份電盈股份,而最重要的是他早獲得網通祝福,成功化解了這場無端端沾上政治色彩的中港商業交易。李澤楷則向小股東「派息」13億元,每股三毫三,希望對得住小股東。
市場關注梁伯韜背後財力
沒有人相信梁伯韜會長期持有電盈,最終花落誰家,將繼續惹人關注。想不到本港這家電訊業老大哥,臨老過不了世,竟成為財技專家的玩物,「小小超」玩厭了,「紅籌之父」接手,下一手跟住又不知會是誰人。
電盈在小小超駕馭下經歷了六載,業務並無太大突破,在本地電訊市場的佔有率,更隨着市場開放而不斷被蠶食,新業務又未成氣候,在香港的競爭環境下難以發圍,中國市場又搞不起,只有靠地產和分拆資產還債。叫人最「難忘」的是將香港西部海岸當法國南部小鎮售買的地產項目發展;而最令人「忘懷」的是now的24小時台聘請了美艷女主播擔旗,其他的大家大致都無甚印象。
電盈強弩之末,守多攻少,小小超今次的交易能夠做到有價又有市,成功將電盈脫手,全賴國際財經界多名打手助拳,兼且網通又真是着緊,才有今天的結果。
入主信報意圖惹人關注
小小超飛了「舊菜」,自然想另結新歡,趁機向「行止」先生送秋波,公開重申有誠意收購《信報》。不過,歷史再一次告訴我們,小小超根本無意在任何行業落手落腳經營,轉手買賣才是他的拿手好戲,衛視如是,電盈也如是,《信報》負責人也應不想步前者後塵。
小小超若一個「屈尾十」,買了《信報》後轉手賣給了個內地暴發大款,做洗底工程,《信報》30年建立的名聲便會一朝盡喪。
有誰相信小小超有經營一份具使命報章的信念,若只是純粹用商業原則經營《信報》的話,《信報》再不會是《信報》,林生林太真是要三思而後行。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