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風暴繼續發酵,前女高官挾美國史丹福之美國勢力回歸特區,最初人人以為只是「助政」,即「更好地協助曾蔭權鞏固行政主導」;豈知論文一開頭就指出「二○一二年可以普選」,在未來五年,點燃港人對民主普選的爭論,打亂了曾蔭權「要埋頭專注民生經濟」的部署,港人方知,葉劉絕非為曾「助政」,而是「論政」。
一股熱帶反氣旋,先集結在太平洋,向南中國海移近,即撲維港,愈來愈見殺傷力。後來更傳出葉劉並非「只得個噏字」,而是先「組黨」,繼將新黨與親中陣營加以整合,成為「泛親中共主」,此則更見強人氣象。組黨未成,先成立「文宣心戰班子」,即近年最為流行的「智囊團」,據親中輿論指出,不但「有效制衡曾蔭權」,還要參「選」○七特首,此則赫然超越「論政」層面,向「問政」、「干政」、「索政」的宏大目標進發。
筆者多年來一直鼓勵家長把小孩及早抽離中國小農社會,送去英美西方優越文明國家留學接受文明洗禮,以便思想增值、視野Upgrade。觀諸葉太此一成功典範:伊人在離開中國香港特區之前,戴太陽眼鏡出入,作一身窄腰豹皮之香艷裝扮,儼如香港六十年代艷情雜誌《響尾蛇》之懷舊封面,雖然展現了當事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強者風範,但不幸特區是一個當道的中國儒家倫理社會,品味超前,對葉劉難免受無知愚民指指點點,產生了這樣那樣的議論。今日學成歸來,葉劉的裝束,體現了希拉莉與女國務卿賴斯的國際風格,煥然一新。加上論文要點精確,立論邏輯思維中西結合,此一成功樣板,市場宣傳效果勝過英美加澳等教育部在特區開辦十場教育展銷會。「金麟本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一位中國政治婦女,經西洋文明點化,即脫胎換骨,變成維港的一個亮點。除了當事人本身的努力,以布殊為首的美國西方文明,改造第三世界精神文化落後面貌的威力的貢獻,更令人肅立致敬。
葉劉既成為曾蔭權的新問題。因為葉太得到中國支持,有效制衡曾氏,甚或○七挑戰,則在曾某「親疏有別」的政治二分黑白電影視野之內,不知如何將葉劉「定位」。本來凡屬親中愛國,即是曾蔭權擁抱的自己人;凡熱愛民主自由,即為曾某排斥打擊之對象。葉劉親中親到「加零一」,回港之日,理應特首辦派車獻花迎接才對,豈知官方並無表示;發表論文,又主動打破「埋頭專注經濟民生」的現狀,挑起「二○一二年普選訴求互動」,如此則擁曾不似、反曾未成,親疏的飯桌之間,給葉劉這雙筷子如何擺位,恐怕曾氏要向新加坡,問一問李光耀了。
或者李光耀會教曾蔭權:有理無理,回去向中方提出要求,喝令葉劉正式歸位,像何鴻燊與其他地產商一樣,表態絕對支持曾蔭權連任,如此即可暫時拆彈,先過了○七這一關。
然而曾爵士一旦敢如此開口,即會有小報告,指「公然把矛頭指向中央」,中國人醬缸政治之厭惡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