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基本步:經濟基調佳熊爪難伸

理財基本步:經濟基調佳熊爪難伸

本欄過去一直與大家探討與保險相關的保障問題,本周開始,我希望改變一下話題,透過這個專欄,為大家多介紹一些有關理財的問題,諸如財富增值、資產保障及遺產轉承等。

談起財富增值,大家或會為環球股市在五、六月的大跌市感到憂心忡忡,因為不論是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年初以來的升勢均在5月初開始逆轉,部份新興市場股市的累積跌幅更高達20%以上。究竟我們是否經已踏入新一輪熊市呢?
筆者的看法是:今次大市偏軟僅屬短線調整,並非熊市重臨。我們不妨以大家較為熟悉的亞洲股市為例,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從基本因素來看,目前亞洲股市基調良好。現時全球(特別是亞洲區)的宏觀經濟環境正穩步增長,以亞洲出口貨品最重要買家的美國、中國及日本為例,首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便分別達到5.6%、10.2%及1.9%,繼續成為帶動亞洲地區增長的火車頭;久沉的日本經濟亦已告反彈,並可望擺脫通縮,這亦利好亞洲經濟的前景。

中國致力催谷內需

另一方面,亞洲的經濟發展亦有本身強大的內需市場支持。以中國為例,國家現正重點發展內部消費市場,令國內生產總值不致過度依賴出口,以達致一個更平衡的經濟增長局面。
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亦為周邊的亞太地區帶來了極大商機。以澳洲的礦業巨擘BHPBilliton為例,就顯著受惠於中國對原材料的強大需求,估計中國今年的鐵礦石入口需求多達3.2億噸。
此外,相較94年初及99年股市高峯期的市盈率分別高達22倍及20倍,現時亞洲股市的PE約為14倍,不論是跟過往水平或環球股市比較,均屬吸引水平;加上亞洲股票的股息普遍高於當地債券及美國股票,故此對本地及環球投資者亦甚為吸引。
然而,我們亦需留意亞洲股市可能面對的風險。亞洲股市作為新興市場的一分子,國際資金流向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尤為深遠,故此美國息口的增幅及美息何時見頂,不但會影響企業的借貸成本,亦大大左右了投資者的風險愛好程度。
亞洲股市一向被視作高風險投資項目,倘若環球加息潮持續而導致風險愛好程度下降,投資者因而轉投風險較低的資產或改持現金,亞股屆時必然受壓。此外,中國宏觀調控的力度未明,加上美國會否因加息過度而導致經濟出現放緩,亦屬亞洲股市要面對的潛在風險。

分段入市避免失機

縱然近日亞股表現反覆,而北韓試射導彈亦增加了區內的地緣政治風險,但因亞股的基本因素良好及估值不高,投資前景實屬吸引,故此大市若因市場反應過度而急跌,反會為進取的投資者提供趁低吸納的黃金良機。
另一方面,相對較為審慎的投資者,基於亞股的基調良好,故亦可透過平均成本法方式分段入市,以減低大市波動對投資組合的風險,同時亦不會錯失亞洲股市的未來上升潛力。
沈浩良
投資服務部高級經理
蘇黎世保險集團(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