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每年例行調查發現,今年中小學教科書價格較對上一年大幅上升,當中以英文科教科書升幅最大,接近一成。出版商加價其中一個理由,是研發及編寫三三四高中學制課本令薪金成本大增,有家長直斥這個掠水藉口離譜。
該調查涵蓋35間出版社新學年729本教科書的價格,中小學課本分別佔376及353本。結果發現新學年的小學平均書價較上一年升4.2%;中學升幅為5.2%,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只較去年上升1.5%,反映書價升幅比通脹還要高。
獨音樂教科書價跌16%
新學年只有音樂科教科書售價大幅下跌16.1%,其餘中、英、數及常識四個主要科目的教科書售價,平均都升6.1%,小學及中學的英文書分別勁升8.1%及9.7%。今年紙價和印刷費與去年相若,但書價仍然上升,消委會引述出版商解釋,是因研發及編寫三三四高中學制課本令薪金成本大增所致,但教育統籌局反駁指,改制應不會導致書價上升。
消委會建議出版社應先向學校及家長提供價格等資料,讓消費者作出適當選擇。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表示,政府沒有規管教科書價格,家長與校長如認為書價貴應向出版社作出反映。
朗文香港教育出版社發言人指出,近年課本製作成本上升約20%、學生人數下跌致印量減少,印刷、租金等成本上升,是加價原因,該社今年整體加幅平均6%至7%,與市場5%至8%加幅相約。
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家長會主席梁太直斥出版商以改制、改版為藉口加價「好離譜」,加價幅度更超逾通脹,教科書是每個學生的必需品,感到「肉赤、重皮」還是要買。她無奈地表示,即使消委會點名批評,政府也沒法干預。另一位家長陳黃淑琴認為加幅可以接受,新書在紙張質地、色彩及插圖方面都有所改善,可增加學生的專注力,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