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無人喝采

上海通訊:無人喝采

雖然,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電視節,受到世界盃的衝擊,天時地利有點影響,但人和元素如此「緊缺」,那是組織者始料未及的。這裏說的人和,當然不是主辦方邀請的各路明星大牌,說老實話,連續好幾年的紅地毯明星荒,這次得到了較好的解決,至少洛比桑(LucBesson)、嘉芙蓮丹露(CatherineDeneuve)、李安,份量足夠。問題是,兩節的吆喝聲聲入耳,卻不見有人喝采,就好比放了幾百掛的炮仗、煙火,硬是沒能拉住路人看熱鬧,那種尷尬與失落,是很揪心的。

電影電視節今非昔比

誰讓這個倒楣的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偏偏在這個時段橫插一槓;誰讓這個六國峯會在上海舉行,還請來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某國總統,害得市民紛紛出行,造成兩節關注度的急劇下降;誰讓一群不怎麼履行評委職責的業內人士做評委,每年盡讓那些中國的婆婆媽媽擔當最佳女主角……
不在狀態,這是每每體育比賽中失利的一方,喜歡說的外交辭令。說本次兩節不在狀態,似乎也不過份。電視節在初創的頭幾年,平民百姓們還是興高采烈的,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那時候有隆重的開幕儀式,要唱那首好聽的《歌聲與微笑》,更重要的是,其間有各種參賽電視劇、紀錄片集中展播,而現在,似乎主辦方更注重的是一個交易會,和市民並沒有甚麼直接的聯繫。
同樣,電影節上,大家原本關注的也不是最後才故弄玄虛出台的金爵獎,而是各電影院集中上映的參賽、展映片,而如今,隨着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能夠獲得授權上映的影片已今非昔比,既然金爵裏倒出的不是甚麼美酒,無人喝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過去的兩節,明星稀缺,連原本就是上海人的王家衞都屢請不到,所以,主辦方把無人喝采的原因歸咎為星光暗淡,可這一次,花大血本請來了大牌,仍不免遭遇滑鐵盧,可見,是真正的智商不夠用了。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