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配合固定及流動通訊服務未來的滙流,電訊管理局昨發出第二次諮詢文件,建議在兩年後撤銷流動電話向固網商繳付互連費用,換言之,本港現時六個流動電話商每年可合共節省六億元。電管局總監區文浩更直指:「流動電話費會有減價空間」。 記者:何凱兒、黃偉強
不過,由於當局同時擬將流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押後兩年才檢討,六個流動網絡商「做埋固網」的如意算盤未能打響,加上現時流動電話月費已低無可低,業界相信消費者受惠的空間有限,而且最快亦要兩年後才生效。所謂電話號碼可攜服務,是指用戶可以帶電話號碼轉台,現時本港流動電話服務已可做到,但流動電話與固網電話之間則未允許。
可攜號碼服務2年後再磋商
根據現行互連費政策,用戶由固網致電手機,或用手機致電固網,流動網絡商每分鐘要支付4.36仙予固網商,根據電管局顧問OVUM建議,流動電話商節省開支後便可減價,但同時固網商的收入亦肯定減少。OVUM更指,固定及流動通訊服務滙流後,未來五年每年為本港的生產效益將達30億元。區文浩強調:「無證據顯示取消互連費用係會令市場失效失衡」。
至於固網商的損失,當局建議設定兩年過渡期,然後才取消互連費,加上過渡期內互連費安排亦繼續適用,網絡營運商可自由磋商過渡期後,雙方均接受的結算方案,故亦不致於一次過「扼殺」固網商。區文浩補充:「𠵱家寬頻、收費電視咁多創新服務,互連費用嗰六億響過渡期之後,佢哋(固網商)會調節業務計劃」。
至於在外國已開始普及的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他表示,根據顧問研究的意見,並無迫切性需改變,會於適當時候就此課題再作研究。OVUM建議港府於兩年後再作研究。
對於有業界指新建議容易引起仲裁或糾紛,電管局不會介入固網與流動電話商之間的互連安排,該局副總監傅小慧表示,盡量將諮詢做到合情合理,「令佢哋(業界)無採取法律的空間」,希望電訊商「放開眼光」,善用過渡期拓展新業務,發掘新收入來源。
數碼通:應即撤不合理收費
數碼通發言人表示,取消互連費後,服務有減價空間。她又指,流動支付固網互連費始於80年代,現時流動電話服務已不再是一項奢侈服務,應立即取消這種不合理收費,不應再等兩年。此外,流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應立即進行,令流動電話服務商可加入固網市場,競爭增加,收費亦可下調,令消費者得益。
新世界電訊則認為,市場競爭劇烈,未來減價空間不大。固網及流動服務滙流是大勢所趨,正好為他們提供機會,研發更多通訊增值服務予客戶。和記電訊表示,將詳盡審閱建議再作回應。電訊盈科、CSL、華潤萬眾及城市電訊均表示需時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