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面部份食水處理器聲稱能令食水變成形同能醫百病的「神仙水」,但消費者委員會踢爆全屬大話,無論是「將食水變細容易吸收」、「鹼性食水促進新陳代謝」等均無科學根據;有推銷員甚至指「肝硬化者飲後大便可能會帶血絲」,是屬於「好轉反應」,該會擔心病者信以為真會令病情因延診而惡化。衞生署已接手跟進有關資料會否違反《不良醫藥廣告條例》,海關亦會作出調查。
「好轉反應」失實
消委會過去一年收到22宗涉及食水處理器投訴,主要不滿銷售手法及虛假商品陳述等,遂研究市面五款聲稱具健康效能的食水處理器,售價由3,000元至6,000元,其中發現有推銷員建議病人每天飲用經產品處理的水,又附送「文件」詳列各種嚴重疾病自然保健法。
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郭琳廣說,文件列出病人飲用後或出現的所謂「好轉反應」,包括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持續長達兩星期的頭昏、肝硬化者的大便可能會帶血絲或血塊、腎病和糖尿病患者可能有水腫;文件更聲稱這些並非副作用,當反應消失後,疾病多不藥而癒。但該文件極「蠱惑」,無列明產品或公司名稱,令人難以追究。
他批評,提供這些資料是不負責任行為:「如果病人當真,唔去睇醫生,就會病得更重!」衞生署及海關將跟進調查,了解有關資料會否違反《不良醫藥廣告條例》等法例。
記者昨以顧客身份到太古城一食水處理器店舖,職員稱該食水機能用電力將水分解為鹼性食水及酸性食水,前者可幫助消化,後者可敷面美容。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陳建成說,鹼性食水對健康沒有幫助,飲用酸性水更是有害健康。
或增加患腎石風險
另外,消委會亦踢爆其他的誤導聲稱,包括並不可能可改變水分子團大小、提高食水含氧量無助改善健康等;醫學會會董陳以誠說,加增礦物質的水非人人合適,而且吸收過多鈣,或增加患腎石風險。他說,本地水質不錯,可放心飲用;加設濾水器或會濾除了氟,少了保護牙齒的作用,而煮沸食水已可殺菌;若使用濾水器,須定期清理及更換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