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自1987年訂定的空氣質素指標,從未作任何修訂,多年來被環保團體炮轟過時落後,每日平均逾四人死於空氣污染。最近環保署終於提出在今年下半年進行檢討,當中更會將爭議多時的微塵PM2.5也列入考慮監管之內。有關研究需時長達18個月,然後再進行公眾諮詢,最快有望於09年推出。 記者:林社炳
環保團體多年來要求政府將現時極之寬鬆的空氣質素指標收緊,並且必須要加入已在世界各地極之關注的微塵PM2.5,即只有2.5微米大小的塵粒管制。根據醫學報告指出,塵粒愈細愈能深入肺部,也對健康構成愈大的影響,世界衞生組織已訂出了新一套的空氣質素指標,其中PM2.5微塵已列為監管之列。
團體促縮短研究時間
政府提交下周開會的環境諮詢委員會文件指出,為期18個月的研究包括檢討本港的空氣質素情況,污染源頭及趨勢。
研究又按本港污染問題訂出改善目標及如何配合世衞的最新指標,並且會評估新空氣質素指標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及落實執行時間,以及商討與內地合作共同達到新空氣指標。
較內地澳門標準寬鬆
身兼環諮會委員的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表示,三間大學的研究已指出本港每年約有1,600人死於空氣污染,每日平均逾四人因空氣污染致死。她促請政府縮短研究時間,加快收緊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並委任不同的專家成員做委員,訂定及落實加快推行中短的改善空氣質素策略。
她又稱,政府自1987年推出空氣質素指標後,從沒作出修訂,以懸浮粒子為例,24小時的標準是每立方米180微克,相較美國150微克、歐盟和世衞的50微克明顯寬鬆,「就算係中國內地和澳門,所定嘅標準都係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