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國際的著名華人藝術大師朱銘在時代廣場給我們的見面禮竟是一個春色無邊,露底露得徹徹底底的肯肯舞會,數十條三角內褲當眾張揚。68歲的藝術大師不搞太極,卻來大玩性挑逗的人間。笑問朱銘那片小三角的秘密,他竟反敬「你想她們不穿褲子嗎?」朱銘啊,原來遠比世上更多人都要幽默。總值約1億元又如何!
記者:馮敏兒
攝影:馮敏兒、陳盛臣
大師的修行 1億又如何
時代廣場為此總值約1億元的作品好頭痛,但還是依足朱銘要求,有資料室和導賞活動,終於玉成了首次在商場搞巨型藝術展的空前創舉。
然而在藝術家眼中,1億為何物?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朱銘的《太極》系列作品之《對打》以460萬港元高價成交,創了朱銘個人雕塑作品的拍賣紀錄,同時也刷新了中國當代雕塑的拍賣紀錄。其戶外雕塑一般都有人訂做,視乎大小可由百多萬到5、6百萬,與二手市場是兩個世界,只一心面向藝術的朱銘卻從來不管。「賣不賣我不知道。如果被偷了,也沒甚麼影響。那樣才好啊,等於賣掉!」你以為他很富有?他其實早將所有錢用來興建自己的「朱銘美術館」,12年間斷斷續續,終在99年底開幕,圓了他的博物館夢,但4億台幣的總支出已經化為烏有,變成他的作品,而負債還只是剛剛還清。
人間
成名40年,但他還是像13歲拜李金川門下學師時一樣,「藝術即修行」一天沒有停下來,他有句金石良言:「非想一點做一點,非學一樣做一樣,得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無論何時何刻都能活出一種赤子真心。
30歲才從鄉間的一位佛具雕刻匠,毅然踏上藝術的追求之路,拜入台灣現代雕塑之父楊英風門下,39歲首次個展一舉成名,成為台灣與素人藝術家洪通齊名的鄉土派象徵。一年後他的《太極》系列作品《單鞭下勢》首次在東京展出,他在受盡誤解和非議中,擺脫了鄉土的局限,也從此名揚國際。朱銘的第3大系列《人間系列》其實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經形成,30多年來,他在材料運用上的匠心獨運,從木材、石材、陶土、不銹鋼、青銅、海綿翻銅,一直走向自製機械,甚至工業顏料,發掘出無數物料的精神面貌與人間並行。材料在他的作品中都會自己說話!他不塑造人間,他雕琢出本來就是那裏的人間。
我不是大師 是「大輸」
好奇像他這樣一個生於貧窮,深植草根的藝術家,終生專心一意地默默創作的他,在富商名流收藏家之間,會否格格不入?但當全世界都稱他是大師時,他卻說:「其實是『大輸』,我說的是真的,沒有人比我輸得更多,差不多全都輸了,都給了美術館,自己甚麼都沒有。」
做入室弟子
關於兩個兒子,「我不能教他們,因為他們看我都已經太多了。」他的大兒子從學院念雕塑;小兒子助他管理博物館,「他們太乖了,都不敢跟我爭論,其實這樣不太好。」問朱銘如何才可以當他徒弟,他說都給他嚇跑了,條件很簡單,就是要跟他10年,其間他會付薪水給他過活。話雖如此,他還真有三個入室弟子,一個已修行10年滿師下山,一個嫁了人沒法完成,另一個只度過了3年。如果你沒被他嚇跑,也可聽聽其名言:「藝術不是學來的,而是修來的……修行是為了忘掉那滿腦子別人的東西,腦子有了空間,主張才能油然而生。」
張頌仁教你欣賞藝術
是次展覽超過60件最新近作和小型回顧,總值超過1億港元。包括成名作《太極》系列及《人間》系列。當中《人間》系列之《裙的故事》更是全球首次展出,與台灣首展同步進行。只是藝術這東西,幾多人是羊群吹噓?著名畫廊漢雅軒的主持張頌仁早在20多年前,已把朱銘引介到香港,更為他寫過無數論述。要看得懂,且聽他來個最佳朱銘作品導賞。
《人間》系列《裙的故事》
「舞裙揭起,明顯是來自瑪麗蓮夢露,中間有種青春感、慾望、性挑逗,工業原料作為他用,展現了可觀人生百態。」
「以他喜歡用平面塊創作來說,這件橫放作品就最能發揮他的刀勢,令體積和線條都很靚,比動態姿勢的動感更強。」
「滿有普普藝術色彩的《人間》系列與《太極》相反,他把大眾文化的桃色感,通俗文化溶入自己的作品,大刀闊斧的手法和色彩均很受年輕人歡迎。」
《人間》系列《排隊》
台灣Vs香港
朱銘的《人間》系列之《排隊》從台灣排到來香港最繁盛的心臟地帶時代廣場的現實人間,或許要你看看等待的形相。張頌仁說:「《人間》系列中的排隊,可以看到有些人心安理得地等,有的很暴躁,又有的心不在焉地做着其他的事,表現的不是甚麼個性,而是種種不同的情緒,等待又等待。」
彩木人間
屬92年朱銘早期彩繪木雕人間代表作,也是朱銘的根本和創作的原形。
排隊成員
「朱銘不拜佛,但他很欣賞台灣一位女法師慈濟為社會所做的許多慈善,他那種很入世的活動。朱銘對眾生就有着這樣一種積極的介入,糢糊但真實。」
《人間》系列《休息》
正如朱銘自言:「《人間》雕刻之語言及其精神,是在描寫大面的人間,局外人不一定知道他們在幹甚麼,在忙甚麼,我沒有去問他們,也沒有必要去了解他們。」
不銹鋼人間
「本身形態雖不突出,但朱銘以鋼板捲起,用自製的機械強行屈曲,形成相當緊密的形體,令人感到內裏隱藏很大力量且被高度集中起來。」
朱銘雕塑展──《太極》與《人間》系列
日期:即日至8月1日
地點:時代廣場地下和二樓平台
查詢:21188900
註:今日下午2-4時假香港藝術中心舉行免費講座;展覽期間時代廣場亦有共18場展覽導賞及6場視覺藝術工作坊
本地收藏迷
私藏30件 鄧永鏘
鄧永鏘早在1987年就買了第一件朱銘作品,那時他還未成為朱銘一直以來的香港和國際代理人漢雅軒畫廊的合夥人,現在的收藏就有20、30件,單西貢家中的花園內就有6件,其中最貴是木雕作品。他最欣賞是它的簡單,抽象中存具象,每次欣賞《太極》都感到它是耍着太極。
朱銘變珠寶 Dicky
珠寶設計師Dicky:「我也收藏過一陣朱銘的作品,不過後來轉讓了給朋友。我對朱銘的欣賞程度,直要創作一個珠寶系列向他致敬,兩年前開始我就以他的創作理念進行珠寶創作,每做一件就賣出一件,所以連自己都沒有,我手上的金鑽戒指會賣約7萬元。」
8成街坊聞大名
香港周圍留腳毛
朱銘的《太極》作品香港人本就不應該陌生,而位於中大的是朱銘的第一件《拱門》作品,它超脫了兩個人打太極,或是關於動感的問題,而是陰陽的總體關係,算是他數十年來的造型探索中一個細的總結。
85年 《單鞭下勢》 中環交易廣場
85年 《單鞭下勢》 演藝學院露天劇場
86年 《拱門》 中文大學本部
90年 《和諧》 中銀大廈
91年 《分腳》 灣仔君悅酒店門外
4億打造 朱銘美術館
朱銘最得意的作品可能都不是可以在市場上炒賣的價值連城的傑作,而是他的這個用了畢生積蓄,一手一腳興建的「朱銘美術館」。前後12年,賣了作品的錢都用來一步復一步地建設自己的藝術教育遊樂場。現每年有20萬人次,一張門票250新台幣,一年下來就有約5,000萬新台幣收入,可以收支平衡了,但是那4億資本也不能指望了。然而這裏是朱銘作品的最佳展示公園,裏面除了有多個花園、水池、天鵝池、表演舞台、室內外雕塑園外,還包含了他的教育和藝術抱負,他想無數年後,人們還有機會看到他的作品,如果他不是為了永恒,也是對人間充滿熱愛。藝術分享無遠弗屆,在完全沒政府和外力出資下,朱銘創下了奇迹!
地址: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2號
查詢:(02)24989940
網址:www.jum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