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嚴重食道炎者趨年輕化<br>胃酸倒流病發率增152%

出現嚴重食道炎者趨年輕化
胃酸倒流病發率增152%

【本報訊】本港現有42萬名胃酸倒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患者,一項研究發現,96至02年間本港的胃酸倒流發病率大幅上升152%,由每一萬人有2.3人上升至5.8人,患者出現嚴重食道炎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又指出,嚴重胃酸倒流者患上食道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4倍,預計未來20年,因此病而導致癌症的個案將上升四倍。
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96至02年間監察了三萬多個病例,發現本港的胃酸倒流發病率大幅上升,相反感染幽門螺旋菌引致胃潰瘍的個案則大減61%。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胡志遠說,幽門螺旋菌會減少胃酸分泌,從而減少胃酸倒流,但此菌卻會導致胃潰瘍。
他又稱,吃消夜、油膩食物都會刺激胃部,增加胃酸及胃壓,對防止食物反芻的賁門括約肌構成壓力;而肥胖也會令賁門括約肌鬆弛,肚腩愈大,就愈容易有胃酸倒流。以往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如今最年輕的病例只有18歲。

藥物治療復發率達五成

為治療此病,研究所率先在華人地區引進腹腔鏡胃底摺叠術,將患者胃的上端環繞着食道下端摺叠,從而強化及控制已鬆弛的賁門括約肌。研究所自01年起為30名病患者進行手術,當中25人接受手術兩年後仍成功控制病情。
任職小巴司機的周先生受胃酸倒流困擾多年,「食嘢後胃酸湧出嚟好唔舒服。」他於去年11月接受手術,現已完全康復,不用吃藥控制,「但食飯會感覺有東西鯁住,要用水沖。」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趙偉仁稱,胃酸倒流雖可用藥物治療,但復發率達五成以上,「好多病人可能要食三、四十年藥,做手術就可以根治問題。」
他指現時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病人受到的痛苦較傳統手術為少,也可更快出院及復原。
要預防胃酸倒流,市民應注意飲食習慣,睡前三小時最好不要進食,並多做運動以避免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