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報紙當廢紙可以賣60元左右,訂戶花20元看一年報紙,最後還可以倒賺40多元。」雲南昆明爆發報章割喉減價戰!市內的都市報(類似廣東《南方都市報》),為爭取訂戶,竟不斷調低明年的訂購價,兩份報章的訂購價竟低至20元(人民幣.下同),比廢紙還要平40元,創訂報價的新低。
面對20元訂閱全年的報紙,大部份讀者都抱遲疑、觀望態度,各報的訂數也並沒如預期中大幅增加。本月3日政府惟有再度介入,叫停低價傾銷。專家警告,以價格戰來擴大發行量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將導致讀者和報業兩敗俱傷。
該場哄動全國的報紙減價戰,上月16日進入白熱化。昆明一份都市報,將2007年全年訂購價降至30元。兩天後,另一家報紙降至25元。數日後,兩家報紙「義無返顧」拋出前所未有的低價──20元。
7份報章 僅剩4份
「這麼激烈的發行競爭全國罕見,尤其對於類似的不太發達的邊疆省會城市來說,是絕無僅有的。」《雲南資訊報》社主管發行的副社長程昕說。《春城晚報》總編輯劉祖武痛心地說,整個昆明報業市場的價格體系被打亂了,媒體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受到損害。
其實,昆明都市報早已存在激烈競爭。昆明全盛時期有七份都市報,至2003年,僅存《春城晚報》、《都市時報》、《生活新報》和《雲南資訊報》四報。
據報,最激烈的時候,昆明都市報零售價1元3份,到傍晚時賣到0.5元3份;全年訂戶爭奪更激烈,各家報紙或贈油贈米,或抽獎促銷。
去年9月,在政府高調介入下,雲南四份都市報簽訂《報紙發行自律協定》,訂明批發價每份不得低於0.35元,零售價不得低於0.5元。昆明報業惡性競爭之後暫時偃旗息鼓。然而,去年年底,價格戰又死灰復燃,並且愈演愈烈,直至《自律協定》成為一張廢紙。
《中國青年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