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青藏鐵路觸發龍象鬥

台灣風景線:青藏鐵路觸發龍象鬥

江春男 台灣資深政論家

中國領導人有不少曾在前蘇聯學過工程,他們特別喜歡龐大建設。幾個月前完工的三峽大壩是前總理和水利工程師李鵬的樣板工程。他的繼任者朱鎔基認為中國需要磁浮鐵路。江澤民則堅持把中國人送上太空,而胡錦濤則有青藏鐵路。搞這些面子工程,都是為了突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新地位。

但是青藏鐵路通車,不僅是鐵路工程技術方面的突破和對中國大西部的開發有重大意義,它對南亞次大陸戰略地位的衝擊更大,勢將動搖中亞和南亞的戰略板塊,為中國的崛起作更有力的註腳。

具有戰略意義

這條鐵路投資三百多億人民幣,青藏高原人口不到三百萬,首府拉薩只有數十萬人,從經濟效益而言划不來。但是從政治、軍事和戰略安全而言,卻具有無比價值,有人認為它有如在西部邊境部署百萬大軍,並非虛言。
中國歷史上的威脅大都來自西北邊境,冷戰後,俄國從中亞和蒙古撤退,西部威脅得以紓解,中國終於有機會專心經營東部。然而,九一一後,中亞和南亞的戰略地殼發生移位,使中國必須重新評估西北邊境問題。此時,中國區域發展嚴重失衡,胡溫上台後,對此問題特別關切,青藏鐵路的完工,扣緊了西部經濟和安全的兩大課題。
西藏地區的地形不利中國,自古以來,西藏與印度和南亞的關係,不論文化、貿易和宗教方面,均比中國接近,它屬於南亞文化圈,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在中國屬於異文化。達賴在印度受到不分黨派的全面性支持,固然有其政治因素,但是文化歷史宗教的相近,才是主因。

大量漢人移民

近年來,達賴數度公開表示放棄獨立,只要求有限自治,他這種妥協立場,在流亡藏人之中引起很大反彈,然而,中共仍然嚴詞拒絕他的求和,認定他只是改變包裝手法,並未改變藏獨立場。達賴年紀已大,時間對他不利,中共卻好整以暇,以大量漢人移民西藏,不久之後,藏人將在自己家鄉變成少數民族,青藏鐵路將是最有效的漢化通路。
青藏鐵路,提高西藏的戰略地位,引發印度的安全困境,一方面它感受到中國潛在的安全威脅,另方面則看到經貿交流的重大利益。印度軍方對青藏鐵路和乃堆拉山口的開放,充滿戒慎恐懼,但是印度的工商界對此則充滿興奮的期待。
在青藏鐵路通車後五天,跟着恢復通行的乃堆拉山口,對中印關係的改善,更具有指標作用。這個山口距離錫金首府甘托克只有五十四公里,距離西藏的邊境重鎮亞東也只有五十二公里,它在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時關閉,迄今四十四年。中國可以利用這條山口進入印度的阿薩姆走廊到達孟加拉。不少印度專家認為是引狼入室,開門揖盜,對印度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然而,中印關係的樂觀期待,還是戰勝了悲觀的中國威脅論。

中印談判不攏

印度不會因此放鬆對中國的軍事防備,最近印度發射三千公里的遠程導彈,展現實力,中印邊界談判仍有一大段談不攏,印度對此甚表不滿,但中國卻緊握這張王牌,隨時可以當作施壓的籌碼。中印的龍象之爭,仍是下世紀的大戲。
中國的西藏和新疆是大清帝國征服的領土,中共以反帝為口號,但卻是全世界僅有仍保有大帝國留下領土的國家。擁有這大塊異文化土地,對中國的經濟是一大負擔,對中國的安全也是潛在的威脅。青藏鐵路有助控制西北邊區,但中國的崛起,必須在文化、經濟和政治等軟權力的崛起,才有安全保障,光是軍事和經濟崛起是不夠的,而且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