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是垃圾桶」

「珠江是垃圾桶」

「珠江,簡直是下水道、垃圾桶!所有沒有用的東西都排向珠江……」廣州市漁政支隊隊長鄒榮亞與珠江水打了38年交道。在他的印象裏,1980年代末,珠江水的污染已很嚴重,船舶和沿岸企業、居民肆意向江水中排污,導致水質急劇下降。

頭號敵人生活污水

在廣州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了30多年的劉攸弘,是珠江邊上長大的孩子。他說:「小時候常常在珠江裏游泳,水清得很,就是不小心喝了幾口江水,那也是很清甜的,就當解渴了。」
劉攸弘回憶,珠江最初嚴重的污染主要由工廠排污造成,到1990年代,工廠排污得到控制,一大批污染大廠也遷出了市中心。但隨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成為珠江的頭號敵人,水質仍在繼續惡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指出,廣州實行的污染排放標準是根據歐洲國家的標準制訂的,但人家一條河流的岸邊只住很少人,廣州人口密集,珠江邊住了成千上萬戶人家,如果每個企業、每個家庭都按照這個標準排污,那所有廣州人「只能喝屎喝尿」。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