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中心人流增加六成<br>領匯提升商場初見成效

慈雲山中心人流增加六成
領匯提升商場初見成效

去年11月30日,對沖基金TCI知會領匯(823)持有其股權17.95%,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市場揣測TCI會將領匯拆骨,令其股價飆升。領匯主席鄭明訓強調,並無接獲TCI特別要求或施壓,TCI只希望公司做得更好。究竟領匯如何做得更好?上市至今領匯做過甚麼呢?我們嘗試由領匯接手房屋委員會旗下商場那天開始回顧。

領匯去年11月25日上市,並接管房委會旗下180項物業組合,工作人員隨即選定首個變身項目──慈雲山中心。
這個商場5、6樓被領匯內部人員稱為「大場吉」,近6萬方呎的樓面自吉之島遷出後,便「吉」了超過1年。一對「軟硬天師」--策劃經理吳劍汶及租務規管經理陳曉君肩負重任,為這個場把脈、落藥。經過「診斷」,發現「大場吉」底子不錯。

車站設電梯直達5樓

慈雲山中心97年開幕,近22萬方呎樓面,停車場有940個泊車位,環繞該中心的人口多達10萬,其中年輕人口比例較全港整體水平高,區內共有14家學校,並擁有全港唯一的學校村。
不過「大場吉」亦有先天缺陷。吳劍汶說,慈雲山中心不靠近地鐵站,只有巴士、小巴直達;另外,中心依山而建,而「大場吉」位置距離巴士及小巴站較遠,難吸引人流。

引入特色食肆增人流

吳劍汶和陳曉君診斷後開始施藥。在硬件方面,首先「引水上流」,興建一條由巴士總站直達5樓的扶手電梯,增設清晰指示牌,讓顧客知道再上一層有甚麼商舖。吳劍汶說,電梯首日使用率便錄得逾1萬人次。
在商舖布陣上再下功夫,將馬會投注站、超級市場等「煞食」商舖設在5、6樓偏遠位置吸客。另外,加強其他配套設施,包括提升洗手間設施,在商場安裝等離子電視,設備足可媲美私人商場。
陳曉君則在軟件方面(商舖組合)發功。她說,「民以食為天」,食肆最能夠吸引顧客,所以近6萬方呎樓面中,預留30%作為食肆,引入不同特色食肆,包括多家貴價食肆的「副線」如:皇府集團首家新派茶餐廳「喜喜」、扒王之王旗下扒王拉麵等。棄用私人商場慣設的美食廣場,她解釋,美食廣場需要較大規模才能收到效果,「大場吉」並未具備這方面的條件。
另外,將部份樓面間成約40間舖,令出租面積增加20%。陳氏更主動出擊,成功吸納多名首次進駐領匯旗下商場的商戶。

調理得宜租出逾九成

經過一番調理,「大場吉」在領匯接手後4個月,超過九成商舖租出,並有商戶輪候進駐。商場人流增加超過60%。至於租金,陳曉君未有正面回應,但據領匯給予分析員的資料披露,旗下商場平均呎租23元,續租租金則調高至25元,升幅8.9%。
領匯在6月底公布上市後首份業績,超額達標,截至06年3月底止4個月可供分派收入4.67億元,每基金單位派21.81仙,較上市時認購文件預測高出10%。
本報記者

軟硬天師吳劍汶(左)及陳曉君肩負治理慈雲山中心重任。 李潤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