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掘亁陵尋《蘭亭序》

學者倡掘亁陵尋《蘭亭序》

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則天的陝西亁陵已有1,300多年歷史,一直未被挖掘。有專家推測亁陵內藏至少500噸文物,當中更可能包括頂尖級國寶、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若能打開,亁陵將是世上最大、最具觀賞性的博物館,因而有內地考古學泰斗主張挖掘亁陵,但亦有專家擔心目前的條件尚未適合挖掘。

料保存500噸文物

亁陵博物館副館長梁桂林稱,在中國歷代帝陵中,亁陵是最特殊的一個。它規模宏大,收藏估計至少500噸文物,兩朝皇帝合葬一室,又從未被盜墓,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早在1961年,國務院就將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遺詔曾說要把《蘭亭序》枕在頭下,即其應在昭陵,但昭陵在五代時期被盜時,並未發現有《蘭亭序》,因此它極有可能藏於亁陵內。
曾主持西安半坡遺址挖掘的陝西省考古學會會長石興邦是主張發掘亁陵的專家之一。他稱,亁陵墓葬裏的屍骨,各種金銀器、陶器等都極具考古價值。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認為,科學技術受局限,不挖掘要比挖掘好。據悉,陝西省曾數次提出挖掘亁陵的申請,但國務院未予同意。
《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