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過:「未曾闊氣的要革新,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大抵如是,大抵!」
闊氣,不止是講經濟,也可以講政治。未有權力的要革新,曾有權力的要復古,正在掌權的要保持現狀。大抵如是,大抵!
有人說,陳方安生過去當高官時,從未講過民主,也從未推動過民主,現在卻高調地上街爭取普選,若不是想要參選,就是「紅杏出牆」,政治態度有了大轉變。
實際上陳太當年只是在政改問題上慎言。她也從來沒有反對過普選,相反地她多次公開表示支持新聞自由,一再肯定新聞自由能幫助政府了解政府官員所沒有顧及的錯誤與缺點。所以,她在政治上沒有「紅杏出牆」,她「正在闊氣」時也沒有出言要「保持現狀」。她是在「大抵」之外的一個。
葉劉淑儀回港後,高調宣稱支持二○一二年落實普選,有人認為她是「棄暗投明」。其實,她當年雖然惡形惡相地硬推二十三條立法,卻從沒有在是否要普選的問題上表示過甚麼意見。
民主普選才能產生合法的執政者,這已成為全人類、所有國家的共識,只除了可以屈指數出來的少數幾個實行專權政治的國家。陳太、葉太支持普選,從對現代文明政治的認識來說只是常識,一點不奇怪。「正在闊氣」的香港掌權者,包括一些昧着良心的保皇政界人士與商界名流,他們的反普選才是變態。有接近中方的人士表示,北京對香港普選,要顧及四大因素,其中包括要看中共明年召開的十七大,會否有新的人事安排;要看二○一二年即實行普選,是否符合循序漸進原則。這些「顧及」就相當變態。試問十七大的人事安排與香港社會的民主發展是否成熟有啥關係?「循序漸進」的原則,到底要「漸進」到何時才能有普選?何以社會文明及公民意識遠比香港落後的許多國家,包括伊拉克、阿富汗都能一步到位地實行普選,而香港還要「循序漸進」?講到底不就是因為中共這個實行專權政治的掌權政黨,擔心一旦從香港開始有了公民授權的普選投票,民主潮流就再也擋不住,以致中共失掉政權嗎?
陳太、葉太支持普選,是因為她們不在其位,因此可以講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她們在掌權時,就因為要顧及北大人的意向,而不敢表示對這敏感問題的意見。
事實上,中共在未打下江山時,也是支持民主普選的。但「正在闊氣」之後就要「保持現狀」不肯革新了。許多中共曾經掌權的人士,不僅在他們參加革命的時代支持民主,而且在下台以後也是支持民主的,只不過在掌權時就態度保守,至少不敢對民主公開表態。其中眾所周知的一人,就是許家屯。
政協有一個組群,稱為「無黨派人士」。在一九四九年前,中共統戰部稱這些人是「社會賢達」。後來郭沫若致電毛澤東,提出新稱謂是「無黨派民主人士」。二○○○年,統戰部下發文件,改稱「無黨派人士」。「民主」不見了,因為「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