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決賽意大利對法國,今晨在德國柏林奧運球場舉行。法國上半場先憑施丹7分鐘開紀錄,意大利由馬特拉斯19分鐘頭槌扳平;雙方戰至加時仍沒法增添紀錄,互射12碼,意大利以5:3勝出,24年後再度奪取世界盃。在加時末段,施丹因用頭蓄意頂撞馬特拉斯而被判紅牌出場令其足球生涯在最後一戰中蒙污。 記者:盧漢傑、朱冠恆
意大利和法國均屬足球狂熱國家,決賽前夕國內已籠罩大戰氣氛;法國首都巴黎,周日當地時間下午三時,已有數以十萬計的市民,聚集在艾菲爾鐵塔廣場,透過大螢幕支持國家隊;掛上國旗的車輛在香榭麗舍大道穿梭,巴黎警方已動員超過四千名警察維持秩序。
法獲12碼先入波
意大利同樣熱鬧,首都羅馬,超過20萬球迷在「長方形大競技場」(CircoMassimo),透過三個大型螢幕欣賞比賽,不過羅馬警方為安全計,下令不准「長方形大競技場」附近商店售賣酒精、玻璃瓶裝飲品,另外市政府亦在晚上六時開始,在市中心封路,不准車輛行駛。
本報記者在開賽前三小時,已由柏林火車站開始乘巴士啟程前往柏林奧運球場,不過巴士上絕非意法球迷專利;穿起英格蘭、瑞典甚至墨西哥球衣的球迷,一起向球場出發。柏林市內賽前十分平靜,街上途人不多,料與東道主德國未能闖入決賽有關。由巴士站通往球場的通道,愈來愈多意大利及法國球迷;不過比較英格蘭、巴西等一向習慣熱情的球迷,意法兩國球迷明顯較為內斂,只間歇性唱起口號,遇上敵對球迷,亦會大叫「加油」,互相勉勵一番。
開賽前一小時,七萬二千個座位的柏林奧運球場已座無虛席,意大利與法國球迷,主要集中在龍門後觀眾席,形成兩片藍海。
德國時間晚上八時(香港時間今晨二時),正式展開王者爭奪戰;雙方均排出最強正選陣容,意大利除後衞尼斯達因傷外,可謂精銳盡出,前線由東尼夥拍托迪;法國仍然沿用擊敗巴西、葡萄牙的4-5-1陣式,施丹以隊長身份在中場領軍。開賽僅七分鐘,法國率先開紀錄;法國中場馬隆達壓入禁區,被意軍後衞馬特拉斯絆倒,球證直指12碼。施丹主射,瀟灑地「挑高波」中楣彈入,為法國領先1:0。
意大利落後下,傾力反撲;19分鐘,中場派路右路開出角球,馬特拉斯力壓對方中場韋拉一頂入網,將功贖罪,為意大利扳平1:1。上半場餘下時間,意大利再有入球機會,35分鐘派路又開出角球,前鋒東尼一頂卻中楣彈出。雙方以1:1打成平手。
意大利五射全中
下半場法國圖加快節奏爭取入球,58分鐘前鋒亨利在禁區內連過三關,但右路橫傳卻被馬特拉斯解圍。63分鐘亨利擺脫對方後衞簡拿華路糾纏,離門10碼施射,又被對方門將保方飛身撲出。平均年齡較輕的意大利,抵擋了法軍一輪攻勢後,搶回主動權;76分鐘,派路離門30碼勁射自由球,僅僅斜出。雙方激戰90分鐘,終打成1:1完法定時間。
加時上半場法國出現兩次黃金入球機會,但列貝利先近射斜出,施丹頭槌飛頂又被保方救出。
加時下半場10分鐘,施丹竟不顧球王身份,用頭攻擊馬特拉斯,被球證直接紅牌驅逐離場,讓施丹個人掛靴前的最後一戰蒙上污點。雙方在加時30分鐘,仍未有增添比數。
雙方要以互射12碼分勝負,意大利五射全中,法國則有查斯古特射失,意大利以5:3勝出;意大利繼82年後,第四度奪得世界盃冠軍,成績超越德國,成為歐洲奪得最多冠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