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助理教授
葉太學成歸來,立即為香港民主發展發表偉論,並得到本港多份報章刊載,一時間又為本港民主發展的討論引入新的動力。
葉太指民主基建的關鍵元素包括:一、較為成熟的政黨;二、培養政治人才;三、推動民主政治文化;四、公民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及五、解決當前行政及立法機關的割裂。
現時港人所爭取的所謂雙普選,一是指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席,一是指普選特首。那麼要進行這兩個普選是否需要葉太所說的五個元素呢?
政黨不能執政
首先,現在的政黨為甚麼不成熟?這全是因為制度的不民主。功能組別和小圈子選舉,使一個席位只能代表一小撮人的利益,而這一小撮人的利益和另一撮人的利益可能互相對立,所以不能同處一個黨。在比例代表制下,個人只要拿到一定比例的選票就能當選,這比加入政黨又要爭取排在選舉名單前列容易得多。
另外,政黨永不能執政,他們可以運用的資源只有議員的薪酬及津貼。簡單來說,制度的不民主令政黨不成熟,但葉太又指政黨不成熟所以不能推行民主,這是一個死胡同。
其次,是否要有政治人才才能有民主?譬如學生選班長,我們會否因為班中沒有人才,而不實行一人一票選班長,改由班主任委任呢?若班中沒有人才,由班主任委任,這個被委任的人就能勝任嗎?若香港真的沒有政治人才,那麼中央欽點也不能令這個人成為人才。所以政治人才並不是普選的前提,反而是港人治港的前提。中央大力讚揚曾蔭權的管治,可見香港是有政治人才的。
雞與雞蛋問題
再者,推動民主政治文化是政府的責任,但葉太卻指這是民主發展的元素。政府若拒絕推動民主政治文化,那是不是不用再提民主發展呢?現在政府正是這樣做,例如在區議會加入委任制。
公民社會的發展也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個雞與雞蛋的問題。在不民主的制度下,充斥着親疏有別,「自己人主義」,這都是不利公民社會的發展,但葉太卻又反指公民社會不發達所以不能推行民主。
北京精心設計
最後,葉太在文中指行政立法的割裂,是由彭定康一手造成。但事實卻是,這個制度是北京的精心設計,令香港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掌權。不是靠着北京,曾蔭權在立法會中一票也沒有。這個制度有如孫悟空的緊箍咒,若這個制度改了,我對中國的前途再無憂慮。
但話又說回來,若果特首和立法會都是由普選產生,那麼特首和立法會中,多數派屬同一理念的機會就很大了,於是行政和立法的聯繫就自然形成。所以這個割裂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實行雙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