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近日重開在乃堆拉山口的邊境貿易市場,內地貨物被印度買家搶購,重慶有鞋商甫開業,便取得逾萬雙皮鞋的定單。至於拿不到舖位的一班溫州商人,就看準當地物流設施落後,在附近租下大量倉庫,準備租給商戶存貨來賺錢。據悉,內地已準備再建一個比現時市場大20倍的永久貿易市場,投資6,3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唐僧能走的地方,我也要去看看。」重慶商人徐尚容不惜千里迢迢來到乃堆拉山口,憑的是生意人直覺,「印度人口是世界第二大,怎麼說都會有生意做。」結果開店不久,便有印度客向他訂購逾萬雙皮鞋,還要他帶童鞋給自己看。
中印上周四重新開放關閉了44年、連接西藏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的邊境貿易口岸,吸引約60名印度買家聯群結隊來中國「掃貨」。
除了皮鞋,羊毛、圓珠筆、朱古力、水果糖等中國商品,亦賣個滿堂紅。有西藏羊毛商帶來100斤羊毛,首天便幾乎賣光。商戶馮永昌,不消三個小時已賣出逾千元貨品,包括賣了數斤朱古力,起碼淨賺一半。商戶王先生則每日平均賣出逾千支圓珠筆。
原本在西藏拉薩開店的溫州商人林忠南,從報章上知道中印貿易通道恢復後,馬上去乃堆拉山口競投店舖,銷售溫州紡織品。
邊境35舖位 300公司爭租
據悉,乃堆拉山口的舖位異常搶手,只有約35家商舖,但就有300多家公司申請。記者亦發現有不少網民在留言板上查詢開店手續。乃堆拉山口曾是古代絲綢之路一部份。
該邊境貿易市場雖每年只開放64天,但生意潛力高。很多商人都希望邊貿市場規模會再擴大。西藏日喀則商務局官員稱,將興建的大型貿易市場,佔地近200畝。但本港鞋商高柱對本報稱,港人不熟悉邊境貿易市場,相信內地商人的興趣會較大。而目前開店的商人主要來自四川、重慶、甘肅等地。
本報記者/《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