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20萬賣出 當局被責保護不力<br>安徽200年茶館售瑞典<br>

業主20萬賣出 當局被責保護不力
安徽200年茶館售瑞典

安徽省石台縣一座曾見證徽商興衰的200年古老茶館,最近被當地一家公司當作商品收購,整座建築物拆卸後,將原裝一磚一瓦運往瑞典「重建」。事件引發內地對古文物保護不足的爭議,但當地政府則稱,由於該座建築未有納入古文物類別,無法監管。

「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家業,我們不能夠好好保護,是我們沒出息。現在只能把它賣了,希望它有個好歸宿。」石台縣苛田鄉源頭村58歲的汪大媽與63歲的丈夫李益坤,一個多月前以20萬元(人民幣)的價錢,把曾居住了九代人的祖屋,整座賣給當地一家茶葉公司,「他們說了,要把所有的東西,包括門、窗、瓦、地板、磚、椽子都拆了,然後裝上船運到瑞典去。」
李益坤表示,這座大屋已有200年歷史,原是一個茶館,因日久失修,現已變成堆放雜物的地方。而大屋門外的「古徽道」,最早修建於唐朝,是一條盛極一時的商貿繁榮大道。

一磚一瓦 彼邦重建

不過,這宗交易卻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將中國的古建築拆卸後運出國,已超越企業貿易的問題。收購該座大屋的茶葉公司負責人鄭孝和,也承認「有販賣文物之嫌」。鄭孝和表示,他當日是應一名熱愛中國文化的瑞典茶商請求,才買下這座古老民居,準備今年9月拆卸後保留一磚一瓦運往瑞典,給對方重建來開設中國茶館,出售他所供應的中國茶葉。他曾向當地政府查詢過該座大屋是否文物、能否運出國,有關官員卻對此不置可否,令他一直無所適從。
石台縣主管文化的副縣長吳熙祥稱,石台縣目前共有45處地方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以及77處文物「豐富地段」,但李益坤的祖屋不在有關名單內。縣內有不少類似的故屋,即使全被當作「準文物」,政府也沒錢去維護及管理。
北京《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