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終於要把銷售稅這個「醜婦」拿出來見市民了。然而,銷售稅這項政策不僅毫無吸引力、不僅難看,而且缺點多多、問題多多,不管是哪個階層的市民只怕都不會歡迎它,更不會接受它。
為甚麼說銷售稅毫無吸引力呢?
首先,銷售稅是向市民所有日常活動徵稅,從坐巴士到看醫生、從飲茶到吃漢堡包、從看戲到唱K都不能逃脫政府的魔掌,都必須乖乖的先向政府交稅才能享用有關服務及貨品;這種萬事以稅為先的做法不單跟市民一向以來的生活習慣相違背,更令市民在消費時的負擔大為加重;對市民來說,這樣的稅項不是毫無吸引力嗎?
此外,銷售稅或消費稅是一項明顯帶有累退性質的稅項,一般市民、低下階層市民所支付的稅項在比例上比高收入人士或富豪高得多。試想想當吃漢堡包、看戲、坐巴士都要交稅時,月入數千元的市民不是比年薪百萬的打工皇帝或身家過億的富豪商賈更受影響、負擔更重嗎?像這樣「劫貧濟政府」的稅務政策,對一般市民、對低下層市民來說實在是毫無吸引力的。
面對工商界特別是零售業及旅遊業來說,引入銷售稅意味香港的物價全面上升、意味香港對旅客的吸引力下降;即使政府讓旅客可以透過特定的機制退稅,他們仍要面對相當繁複的程序,他們對香港這個購物天堂的好感也會削弱。至於本地市民則會因政府引入銷售稅而削減消費開支,以免家庭開支大幅增加。這樣下來,零售業、旅遊業這兩個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將逐步失去動力,甚至令經濟再次掉進泥沼中,動彈不得。
為甚麼說銷售稅缺點多多、問題多多呢?
香港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是稅率低及稅制簡單易明。不管是來自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投資者、上班族及消費者都很容易掌握香港的稅制,都很容易被簡單的稅制吸引到香港投資、工作或消費;一旦引入銷售稅後、一旦香港成為萬稅之都後,這樣的優點將會蕩然無存,投資者及外國專才肯定會重新考慮來港的決定,甚至將因此而轉到其他地方。還有甚麼政策比這種自廢武功的銷售稅更差更壞的呢?
特區政府的官員說,開徵銷售稅可以為政府帶來較穩定的收入、避免政府財政狀況受經濟波動影響。這樣的說法可真是冠冕堂皇得很,但實際上銷售稅只會令政府官員放鬆控制開支的力度、只會令特區政府開支有增無減。誰都知道,官員在控制開支方面一向採取消極的態度,只有當嚴重入不敷支時,他們才會下定決心限制服務增長及減少浪費。過去幾年特區政府能較有效控制開支、能着力控制人手正是由於政府收入減少及出現赤字;若果開徵銷售稅,政府不僅每年有一筆龐大而穩定的收入,它更可以隨時因入不敷支而調高稅率增加收入;可以說,銷售稅將成為政府的提款機,在出現赤字時隨時向市民提取稅款。當特區政府不用再擔心入不敷支、不用再擔心赤字時,官員怎麼會努力控制開支、政府怎不成為不斷膨脹的怪物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