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現約有1,535名尋求庇護人士,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揭露,駐港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甄別難民身份時,嚴重違反指引,包括拒絕承認申請人獲法律代表權利、傳譯水平欠佳等。公署的甄別進度緩慢,申請人要輪候七個月至三年不等,他們滯港期間缺乏支援,有申請人被迫露宿街頭、曾有尋求庇護婦女更慘遭強姦,卻求助無門。 記者:張偉嬋
非洲人Martin03年來港尋求庇護,他當時亟需要食物、金錢、住宿等援助,但難民專員公署職員只給他一張毛氈,建議他到天星碼頭露宿了事。
另一名非洲人Patrick滯港足足三年,公署至今仍未完成其庇護申請。兩人的遭遇是來港尋求庇護人士的寫照,社協去年11月至今年6月,訪問了100名尋求庇護人士,發現公署嚴重失職。
社署宿舍僅80名額
逾九成受訪者表示公署沒向他們告知有關權利,也未容許律師參與會面。逾四成受訪者表示,公署傳譯員在繙譯時出現困難,社協擔心低劣的繙譯素質會影響職員理解每宗申請的理據。超過八成受訪者說,公署的人員沒向他們交代會面紀錄,他們也沒有收到書面回覆及申請被拒的理由。
社協主任何喜華指出,特區政府支援不足,令尋求庇護人士吃盡苦頭。現時約有1,535人尋求庇護,但社會福利署僅提供一所只有80個名額的宿舍。此外,入境處往往拒絕延長申請人的簽證,令他們被迫在港逾期居留。
怕影響申請未報警
據了解,曾有來港尋求庇護的婦女,在等候結果期間,接受一些香港男子的金錢援助後慘被強姦,但她們怕影響申請結果,不敢報警求助。社協要求公署立即改善甄別機制,及建議特區政府為申請人提供法律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