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 - 蔡瀾

宵夜 - 蔡瀾

捧着肚子回酒店,路經之處,都是些小販攤子。
「檳城著名的是這些叻沙、炒粿條等等小食。你選的盡是大餐,怎麼去試這些真正地道食品?」旅遊局淑媚問。
「等宵夜呀,自由行動時。」我回答。
每餐晚餐吃完後,可以在海邊散散步,或者回酒店休息一回合,才再衝刺。巴士會載各位團友到吃宵夜的地方。
新關子嶺是一個小販集中的地方,有點像新加坡從前的CarPark,小食數之不盡。
最著名的叻沙,檳城人做的放了蝦頭膏和亞參,亞參是種酸子,本名羅望子。加了魚肉,研碎了的辣椒、黃薑、小紅葱和香蕉花、薄荷葉、菠蘿、芫荽等炮製而成。用的米粉有點像香港的瀨粉,當地人叫為亞參叻沙。
至於香港常見,用椰漿和血蚶煮的,叫為咖喱麵。
其他麵食有福建炒麵、鹵麵、淋麵、鴨腿麵線、爪哇麵、印度麵等等,他們做的雲吞麵也別有風味,和港澳的不同。其他粉麵有魚頭米粉、粿條湯、牛肉粿條等。
他們的炒粿角,等於是從前潮州人的炒粿,用一個平底鑊煎着切成長條米粿,下很多甜醬油,有時打一個蛋,最後撒一把韭菜,還要大量的豬油渣。這可對味了,當今連汕頭也罕見,香港更近絕迹了。
另外有粿汁,也是懷舊食品。蠔煎、釀豆腐、馬來飯等,都保持原味。這裏生活節奏慢,一成不變的好處,任何食物的味道才能保存下來。
社會一繁榮,小販東西就不好吃。在新加坡煎一個蛋,沒吉隆坡好,吉隆坡沒檳城好,最好的荷包蛋要去到泰國吃了。
我在新關子嶺吃到一頓印度囉惹,那是炸蝦餅、炸魚丸、炸豆腐等等的煎炸東西切成一大盤,淋上獨有的印度醬汁,用花生末和咖喱甜醬配合而成,是我尋找已久的期望美味,和兒時嚐到的一模一樣,感激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