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違專業操守案 放射科專家指稱<br>林鉅津內科做外科不尋常

涉違專業操守案 放射科專家指稱
林鉅津內科做外科不尋常

【本報訊】前立法局議員、名醫林鉅津被指違反專業操守一案,昨日在醫務委員會續審。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放射診斷科顧問醫生余俊豪在庭上指,對於射頻熱凝法,林只有三次臨床及一次研討會經驗,但在手術中卻擔當重要角色,做法不尋常。他又推測,有人未及看清楚超聲波影像,即從病人肋骨下插入消滅癌細胞的刺針,或因錯放位置而傷及其他器官。

醫生應具有20個案經驗

並無專科醫生資格的林鉅津於01年與放射介入科醫生陳永基,為患有肝癌的68歲男病人盧帶,以射頻熱凝法(RadioFrequencyAblation)治療肝腫瘤,盧及後因多個內臟遭灼傷壞死而不治。
病人家屬指林在手術前未有向死者講述自己的手術經驗、手術的風險及成效,並誘導病人相信此項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涉嫌違反醫生專業操守。
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的余俊豪表示,利用刺針插入腫瘤,再以熱力破壞癌細胞的射頻熱凝法在當年是新手術,多數由外科醫生或放射診療科醫生負責,有關醫生應具有20宗個案的累積經驗。林鉅津作為內科醫生但在手術中擔當重要角色,做法不尋常。
林鉅津與陳永基曾於港中醫院有過三次以該手術治療腫瘤病人的合作經驗,余俊豪認為,這並不表示他們在此項手術方面已有足夠訓練,「雖然係一個團隊,但只有部份經驗嘅醫生都唔等於一個有足夠經驗嘅醫生。」他表示,從皮下插入刺針要避開傷及其他器官,是一項具危險性、要求高的程序,至少需要一名富經驗的醫生掌握整個過程。

刺針若移位傷其他器官

至於插入死者腫瘤的刺針在確定位置上遇到困難,余俊豪推測是因為刺針從肋骨下插入,由於該位置接近膽及結腸,若刺針移位會令熱力傷及這些器官。
此外,死者在接受過首次手術後,超聲波影像受熱凝組織阻礙,令視像出現困難,是刺針放錯位置的主要原因。他又稱,一般醫生遇到該種情況會停止程序,待可清晰看到有關組織後才將刺針插入,或利用引導性探測儀確定位置後才插入刺針。聆訊未完,擇日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