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遊 - 鍾偉民

石頭遊 - 鍾偉民

看古蹟,有人誤以為是文化活動,文化行為,於是,一車車的黃金周,給載到所謂的文化遺產前面,下車吐口痰,拍個照,就算是一趟文化遊;參加過文化遊的遊客,當然,順勢成了文化人。真要是這樣,黃金周,為什麼仍舊是黃金周?吃飯,仍舊是一枝煙,一杯酒,一塊果子狸,另加一件俄國妞?文化,是生活;簡單說,是怎樣活。你帶一群豬到文化中心去看雕塑,豬,還不是仍舊吃潲水?仍舊愛誇耀:「我府上的石頭很大,這裏的太小,沒看頭。」
我請「鴻翔」旅行社的莫國業兄替我組織「石頭會」;他覺得「石頭」實在,但「會」,有點虛無。因利乘便,他想到為喜歡石頭或者石頭店的朋友買船票,訂酒店,作導遊。到小店喝茶賞石,只是一個節目,還會去遊盧園,看畫展,吃葡菜,到茶藝館聊天……就這樣,抽象的「石頭會」,化為具體的「石頭遊」。

日前,國業帶來的「石頭團」,最接近我的「理想模式」:人數不多,十二位。我有大小兩爿店,只開小的,大家擠在一起,比較親熱。團友當中,有一位傅世亨先生,從事書畫篆刻創作二十餘年,藏石豐美,他讓我見識了幾方田黃、旗降小章,都是珍品,惠下《傅世亨書畫篆刻集》兩冊,細讀,發現書畫篆刻,各有精彩。高美慶作序,說他:「深得丁衍庸老師嘉許……頗得真傳,更發展出個人獨造的風格。」傅先生任教於香港藝術中心,桃李滿門,他來,學生同事隨來,一團人,互相認識,溫文有禮;最可喜的,是團友買到稱意的東西,開心之餘,還讓老闆,也就是我,賺了一點錢,得以苟活。
文化,宜交流;這種文化人組成的「文化團」,不僅來看壽山的文化產品,也讓我領略文化的精粹,譬如,傅先生講篆刻,喜提及:「天趣」、「逸趣」、「清趣」和「墨趣」,書序認為:「或可引為欣賞其他作品的門徑。」以後,豬來了,誇談家中巨石,我就可以回一句:「你粒墨也大,但大而無當,大而無趣。」查詢「石頭遊」,請打:「31877304」,國業會告訴你,我不咬人的時候,非常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