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在內地,首次接觸英語,並非ABCD等簡單的26個字母,而是"LongLiveChairmanMao!"(即毛主席萬歲!)。當時,在根本不知道英文字句含義的背景下,惟有死背。當然,發音亦不準確。
隨市場的對外開放與國際的接軌,國民對英語的重視日漸提高。但至今英文水平的良莠不齊,確實令人擔憂,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即將來臨。國人的英語水平,倘若未能迅速提高,屆時貽笑大方之餘,亦將成為國恥。
「我們做雞是對的」
公眾場合,如餐廳、超市和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街道等,都是在華外國人或外國遊客經常接觸的地方,然而,國人對中文的英文翻譯,或者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工作卻相當馬虎、苟且。如"AtKFC,WedoChickenRight!",其中文翻譯為「在肯德基,我們做雞是對的。」又例如,超級市場的亁貨「直譯」"FxxkGoods";亁貨計價處譯為"FxxkTheCertainPriceOfGoods";一次性用品為"ATimeSexThing"等等。內地簡體字的「干」,等同繁體字的「幹」和「亁」之意,因此,將英文"Fxxk"套用在亁貨上,看了令人爆笑之餘,亦令人感到悲哀。
路牌拼音老外不慣
有在北京工作的外國朋友曾對筆者感歎,首都北京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市政府對英文的重視嚴重不足,這由道路上的指示牌的設計可看出端倪。
他說,北京的道路指示牌除了有中文外,還有漢語拼音。漢語拼音的用意是給外國人看的,然而,老外們極之不習慣。他認為除了原有的地名可以用漢語拼音,「街道」之類的地方可用上"Street",而不是漢語拼音「Jie」,如長安街,可寫成"ChangAnStreet"而非"ChangAnJie",以免讓人感覺不倫不類。
寸草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