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有意對商品服務劃一徵稅,方案的關鍵是會否為低下層提供豁免機制,若基層獲豁免,變相等於中產要承受大部份稅款;若不設豁免,則會被指為低下層帶來沉重壓力。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出,銷售稅是向本港貧富懸殊問題落井下石,估計現時低收入而無領取綜援的有70萬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均要交稅,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若要放寬界線將他們全部納入綜援保障範圍,審核的行政成本甚龐大,就算只提供個別的豁免,例如提供交通津貼或醫療津貼等,行政費用也不菲,而且極度擾民,所謂豁免根本行不通。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巴士是中下層市民的生活必需品,現時車費已偏高,根本不應再徵收銷售稅。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援鍾劍華表示,外國有些國家只向奢侈品徵收銷售稅,必需品可獲豁免,向所有商品服務徵稅,只為了節省行政成本,他相信,政府推出銷售稅後,只稍為調整綜援金,不會決心提供全面貧窮援助。
調整稅階可擴闊稅網
滙豐銀行經濟顧問梁兆基對應否開徵銷售稅,則持開放態度。以外國經驗,新稅推行後,對經濟有正面亦有負面影響。不過,對於銷售稅是否拓闊稅基的唯一途徑,他表示質疑,而且徵收過程帶來的成本較大;對退休人士、老人家和低收入人士不利。他建議,調整免稅額和稅階也可擴闊稅網。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鄒揚敦贊成開徵銷售稅,擴闊稅基,但增加收入同時,亦應照顧低下階層,如豁免食品繳稅,向綜援人士作出資助;此外亦應同時調低薪俸稅和利得稅1至3個百分點,保持香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