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開講:國際足協好心做壞事

判官開講:國際足協好心做壞事

國際足協近年不斷收緊球例,原意是希望可以進一步保護球員,因球員是足球比賽中最重要的部份,故今屆世界盃決賽周前決定收緊球例。
一場足球比賽是90分鐘的,但實際真正競逐的時間,通常只得20餘分鐘,而國際足協為增加比賽時間及加快比賽節奏,決定嚴懲故意阻礙比賽及拖延時間的球員。
相信沒有人會懷疑國際足協收緊條例的用意,只是從今屆決賽周所見,突然收緊多項條例,球證按指引執法後,造成紅黃牌的數字激增,而國際足協裁判小組見若長此下去,球員很可能因未能適應新例,令更多球員面臨停賽,這將影響球賽的質素,故球迷可清楚看到,球證在8強賽開始是刻意放鬆判罰的尺度,好些分組賽判罰的動作,在8強及4強都未有判罰或罰牌,結果出現尺度鬆緊不一的情況,簡單來說,國際足協是「好心做壞事」。

尺度不一難為球證

球證工作從來不易做,在現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球賽中就更容易犯錯,當出錯時,球證便得接受批評,但同時有關方面亦應向球證提供更多協助,如是否應該進一步加強電子儀器協助執法。希望國際足協經過今次世界盃後收集各方意見,作出全面檢討。
陳譚新
首位在世界盃執法的華人球證,鐵面無私的黑衣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