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納稅人,雖然說不上對交稅心甘情願,但亦不會抗拒對社會作出點承擔。不過大前提是資源一定要用得其所,更不可以隨便浪費。那麼政府入不敷支,究竟又是誰的錯?當然,政府可以說是市民錯,是香港人要求多多,要政府大灑金錢!
過去幾年財赤,政府將問題統統推卸到市民身上,也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提出了要推銷售稅,說要「解決結構性財赤」,可是當財赤問題漸漸減退,政府的措詞就變成了「擴闊稅基」,總之在特區高官眼中,所有問題都是香港人的錯,要為大政府的錯負責的,也是香港的納稅人。技術上,政府構思中的銷售稅是甚麼的交易都要抽稅,所以一旦香港有銷售稅,就即時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萬稅之都」。
不過事實勝於雄辯,政府在不同政策範疇、在不同層次的運作上都充斥着資源浪費,這個大前提下提出推出任何形式的稅收,都是不負責任的舉動。可能曾蔭權會不服氣說︰「你們有證據的話便拿出例子來!」我們就只好在有限的版位中,列出目前特區政府最令香港人側目的幾項浪費。
1.大興土木︰為曾蔭權豎碑立銘的添馬艦政府總部,每呎建築成本比國金中心更高。五十多億的成本換來的超級豪華寫字樓,平均每個員工的工作空間值幾百多萬港元,不少香港人畢生的財富也沒有這麼多。沒有算進去的是失去了過百億的賣地收入,一來一回這好大喜功就平白地將香港人二百億元以上的財富付諸流水。還有西九龍、數碼港、廸士尼等假大空,現在連海洋公園都向政府要數以億計的擴建費,每次大興土木付鈔的都是納稅人,可是享受的又是誰呢?
2.官僚膨脹︰在人口沒有明顯增加的日子,醫管局開支增長卻高達34億,醫管局醫生及牙醫的人數大幅增加了36%!相對同期香港整體人口只不過增加了5%。究竟醫管局有沒有需要如此擴張呢?前線醫護人員都不斷投訴工作有壓力,而病人則抱怨服務欠佳,若不是低效率的資源管理,又可以怎樣去解釋這個現象呢?雖然我們以醫管局作例,但此等浪費其實也普遍出現在其他政策範疇。管理失效比比皆是,試問政府有沒有對納稅人盡過一點點責任?
3.既得利益︰政府除了向市民派福利,更向功能界別大肆進行利益輸送。例如早前黃容根說油價高企,厚着面皮政府以公帑津貼漁民,而衞福局周一嶽也慷市民之慨,一擲就是二億五。大家別忘記,香港的功能組別議席一共三十個,每年東一點西一點,又是幾十億公帑!
要舉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只怕用整份《蘋果日報》也未必可能盡錄。不過相信上述的幾個例子都應該足以證明,政府不但有責任去糾正各種各樣的浪費問題,而且浪費問題一日未解決,就要將香港變成「萬稅之都」,不但是毫不負責任的行徑,也對不起幾百萬辛辛苦苦自食其力的香港人。
昨天政府消息人士就銷售稅向傳媒放風。似乎曾蔭權的強政勵治要向市民再開一刀。
不過其實政府計劃中仍有那強制醫療供款,要在百上加斤的香港人手中再拿走收入的幾個百分點,再加幾個百分點的銷售稅和已經不公道的入息稅,還有那不知到何日才歸還可遠觀又沒有回報的強積金,可是生活開支卻只有升的份兒,大政府下香港的未來已隱隱成形!而且精英們見勢色不對,自會找移民他方的門路,到時留下來的香港人就只會背上更沉重負擔。這個大政府的悲劇結局,香港人願意見到嗎?
銷售稅只是特區走入萬稅之都這條歪路的第一步,當香港走到死胡同的一天,政府又可以抽誰的稅呢!所以香港人在這個問題上要堅決一點,對銷售稅說︰「永不!」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