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廸投資基於香港財政及對外貿易持續強勁,加上認為香港推行貨幣發行局制度,反映香港主權的港幣和外幣長債評級理應一致,昨宣布「考慮提高」香港「外幣長債評級」,意味有機會從A1評級提高至Aa3,與港幣政府長債評級Aa3看齊。
【本報訊】穆廸同時決定,把香港「港幣政府長債評級」的「前景」,由穩定提高至「正面」,意味有關評級在未來1至1年半內有機會上升。
港幣長債前景「正面」
資本市場人士認為,穆廸此舉是對本港經濟過去兩年實質反彈的肯定;但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執行董事鄺思華相信,此舉對於發債體的集資成本,「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昨日二手市場的債券息差,未見因利好消息而收窄,因債市息差水平一早已折算了本港享有更高信貸評級的效應;而港府作為港元貨幣供應的最後把關人,理論上政府的港幣債券,不存在償還風險問題。
政府對穆廸提高香港區的港幣政府長債評級前景,及考慮提高本港外幣長債評級的做法,表示歡迎。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說,穆廸的決定反映該機構確認香港經濟的基本因素強勁、公共財政及增長前景均有改善,政府會繼續鞏固本港公共財政狀況。
穆廸的公布指出,考慮提高本港外幣長債評級,最主要是基於一貫相信,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有十足外滙儲備支持本幣貨幣基礎)的地區,本幣及外幣長債評級應劃一(因風險一致);報告也說本港財政及外貿指標強勁,意味本港更有能力抵禦內地引發的任何潛在衝擊,基於本港政治地位,及與內地經濟金融日趨一體化,香港評級應該繼續與內地評級掛鈎,但兩者的評級差距也可以合理地擴大。
港幣外幣評級應一致
穆廸也把地鐵(066)及按揭公司的港幣及外幣長債評級前景,由「穩定」轉為「正面」。包括滙豐、恒生(011)、星展(香港)、美國銀行(亞洲)及西太平洋銀行香港分行在內,其A1長期外幣存款評級,均列在「可能提高」的覆檢中;而港幣長期存款評級展望,則由「穩定」升為「正面」。
03年10月,穆廸把香港的外幣長債及外幣存款評級,從A3級提高兩級至A1,前景為「穩定」;香港的港幣債券評級則維持Aa3,前景亦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