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3988)自6月1日上市至今,成交持續活躍,一直穩佔10大活躍股票地位。港交所於7月3日批准發行中行窩輪,發行商爭相發行,首批33隻中行窩輪下周一(7月10日)上市。
有投資者認為,發行商會於中行輪上市之前預先買入正股,為將會發行的窩輪作對沖,所以猜想中行股價會「先行上升」。其實這是部份投資者對發行商對沖工作的誤解。當發行商沽出認購證後,一般會因應窩輪的對沖值買入相應數量的正股作對沖。由於現時在香港發行窩輪再無配售制度,即窩輪上市之前發行商毋須亦不會先行沽出特定數量的窩輪予投資者,既然發行商尚未沽出窩輪,又何需買入正股作對沖呢?作為一個風險管理者,發行商只會為自己組合的風險作對沖,如於窩輪上市前預先買入正股,若正股於買入後及窩輪上市之前股價有所變化,發行商便有機會蒙受損失。另外,如發行商高估市場對窩輪的需求,預先多買了正股,豈不是增添發行商本身的風險?
發行商申請發行窩輪後,於上市當日,所有的窩輪都會在發行商手中,如投資者對該窩輪有興趣,向發行商買入窩輪,發行商此時才會於市場上買入正股作對沖。投資者可能會問,發行商買入正股豈不是會影響正股股價?事實上,獲港交所批准推出窩輪的股票的市值及流通量都非常高,加上市場上有很多其他參與者買賣,正股股價因發行商的對沖而被推動並不是易事。
因此投資者的着眼點不應是中行窩輪的數目,反而應留意市場對這批窩輪的需求,如市場對這批窩輪沒有興趣,發行再多的窩輪也不會影響中行股價。投資者宜多留意近期中行的其他消息,分析其未來的走勢,再決定相應的買賣策略,較埋首研究中行「百輪齊發」更有效。
可能亦有投資者會問為何有33隻中行窩輪那麼多?發行商於7月3日(周一)申請發行這批窩輪,由申請至上市中間相隔了一個星期,無人能預測這個星期中行的變化。發行商為了令上市日有條款合適的窩輪給市場選擇,大多會發行多隻不同行使價、到期日的窩輪。第一批中行認購證行使價介乎3.35-4.108元,到期日為07年1月至07年6月。對投資者而言,市場上愈多不同的產品,對投資者愈是有利。
德銀投資產品部
撰寫人為德銀認股證之代表,本身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撰寫人並無持有文章提及之證券,而德銀是德銀認股證之流通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