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商場散舖買唔過

英之見:商場散舖買唔過

通脹看升,地產理應看好,但香港物業水位已甚高,經濟不見特別殺着,金融市場周期又太快,令炒樓風險變得更高,少了炒家的樓市難寄厚望,惟有向中國房地產市場入手,宏觀調控的打擊不外一時,長線大勢仍佳。
筆者是股票人,當然偏向買地產股,不過身邊有極多朋友仍是信磚頭不信股票,國內地產股波動太大,天天看着會心緒不寧,還是物業市場價格不透明,反而揸得心安理得。
自己是物業門外漢,又不該阻人發達,原本不宜多加意見,但假如閣下想買的是商場舖位,筆者會奉勸三思為宜,REITs這種產品的興趣,是令到商舖投資這個遊戲的規則有所改變。
投資要從常識出發,當一個商場的舖位打散發售,業權分散,無論保養維修,以至市場推廣活動的費用,都會因為牽涉的利益集團太多,難以盡善盡美。加上商場吸引人流講求主題,當小業主各據山頭,不易砌出有吸引力的陣營,因此商場不容易維持人流,亦老化得頗快。其實香港有不少類似的示範單位,就算位處地王亦無力發圍,而由於業權太散,想收購重建亦不可能。

投資REITs更實際

REITs的推出,正好解決了管理上的問題。眾多投資者透過REITs持有物業權益,管理權則在管理公司的手上。對於商舖陣容編排,保養維修以至推廣招徠等等工作,都會有效率得多。REITs除了提升買賣效率、省卻收租煩惱等等之外,其實對整個物業的價值,亦有提升的作用,因此買舖遠不如買REITs。
香港刻下只得一隻中國物業REITs,筆者又未有機會親身考察,不便給意見。但假如閣下有意投資,北上一次是最起碼要求。買物業不會隔山買牛,可是包裝成股票模樣的REITs之後,大部份人又會變身衝動派,這種心理差異,亦是投資市場X-file之一。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