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財不就手 - 鍾偉民

橫財不就手 - 鍾偉民

「本澳旅遊博彩業高速發展,亦衍生一定的社會問題。一直以來,澳門人都自稱對『賭』有免疫力,但隨着博彩業的發展,有不少居民開始染上賭癮,成為病態賭徒,更衍生出不少家庭暴力事件。家庭暴力事件受害者絕大部分是婦孺,妻子遭丈夫虐打,子女慘成父親的發洩對象……」這段話,見諸七月二日《澳門日報》的「澳聞版」。
本來以為有的「免疫力」,賭菌大舉入侵,就沒有了。
以前,我贊成香港開賭;在澳門四年,想法變了。賭業,最大的為害,是可以「造福人群」。這個行業,非常賺錢,澳門有一家新賭場,預計九年回本,因為大陸人努力輸錢,不出半年,竟然本利歸還,簡直是榨取民脂民膏的完美機器。這種生意,誰都願意投資;大家願意投資的生意,一定成行成巿;一旦成行成巿,稅收,必定以百億計;有了百億計的稅收,政府就可以用來做好事,包括,作育英才。

如果你是一個英才,能獨立思考,就會發現不合邏輯的怪現象:香港,竟然有團體拍電視廣告,請臨記捧着一箱箱鈔票,排隊走到碼頭「倒錢」,宣傳:「沉迷賭博,等於倒錢落海。」在澳門,更有學校教學生怎樣「預防博彩」。大家不「倒錢落海」,稅收從何而來?怎麼能達到蓋醫院,建學校,作育英才的效果?一家靠賭稅支持的學校,老師教學生「預防博彩」,算不算食碗面,反碗底,不知道飲水思源?一個明白「博彩」應該「預防」的好學生,會不會瞧不起做荷官的父母?做荷官的父母,還值不值得辛苦賺錢,或者努力輸錢,供養這個不認同自己的逆子?
當賭業「蓬勃發展」,結果,肯定是: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荷官,一個病態或者非病態賭徒,一個在「預防博彩」的好學生;這個家庭,對是與非,黑和白,會感到好模糊;甚至,再無是非,無黑白,無曲直,無對錯;這種家庭組成的社會,會是什麼樣的社會?賭場,只宜開在沙漠;香港沒有那樣一片遠離民居的沙漠,還是別眼紅人家大發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