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不少朋友皆認為,的士司機的生意狀況,可有效地反映本港經濟的好壞。惟筆者感到,近年本港的士司機的業務狀況已不足以有效地反映經濟。
正如近數年,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及言論,本港經濟早已擺脫衰退,並正處於強勁增長步伐。可是在這一兩年,每當筆者乘的士跟司機們交談時,他們大都表示生意難做,收入欠佳,跟着便不斷大吐苦水,一直「呻」到筆者下車。故筆者感到的士行業已不可反映本港經濟情況,否則近年本港經濟的強勁增長便可能只是一個假象。
有趣的是,昨日筆者坐的士時,司機跟筆者表示,近數周令他勾起早年美好的光景,因為近日每當世界盃完結後,在不少酒吧區,便經常出現十多人搶搭的士之情況,有些客人更主動表示願意額外多付他數十元來爭搭的士,仿似回到97年前之光景!可是世界盃已進入Final階段了,看來好景已近尾聲。
引伸波幅,相信各位讀者對此名詞該不會太陌生,尤其是喜歡炒輪的朋友。根據書本上的解釋,簡單來講,引伸波幅是將窩輪在市場的價格代入期權理論價格模式,例如Black-Scholesmodel便可計算出來。因此,引伸波幅亦可反映市場的供求力量。一般來講,引伸波幅愈大,表示該窩輪愈貴;而引伸波幅愈細,則表示該窩輪相對便宜。
泡沫太多「冇肉食」
可能是近日不少炒家也沉迷於觀看世界盃、經常蒲Pub的關係,日前英國的期權炒家SamBuhgaloo竟以啤酒的泡沫來形容引伸波幅。
Buhgaloo表示,當我們到酒吧order啤酒時,雖然啤酒才是我們想飲的,但酒杯中卻必定附帶一定比例的啤酒泡沫,不論你喜歡與否。Buhgaloo比喻引伸波幅便仿似一杯啤酒的泡沫,偏高引伸波幅的期權,便相等於一杯充滿過量泡沫的啤酒,甚至泡沫比酒還多。這期權在「泡沫」一旦蒸發消失後,便僅留給投資者些微價值,甚至甚麼也沒有了。故Buhgaloo提醒投資者在吸納衍生工具時,宜留意其引伸波幅水平是否偏高,以免買了一杯全是泡沫的啤酒,飲到一口泡。
另一方面,Buhgaloo研究商品期貨的走勢,與其引伸波幅趨勢的關係時,發現當引伸波幅突然出現逾100%的增幅時(例如引伸波幅由10%增加至20%),大都是這些商品期貨走勢開始逆轉之先兆,即到頂或到底之訊號。故投資者察覺持有的期權出現類似情況時,便可能是考慮沽貨的時候了。筆者估計,這策略「可能」亦可用於窩輪上。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