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國 新聞工作者
董建華獲頒大紫荊勳章,讓這位無數市民嘲罵過的前行政長官再度成為新聞焦點。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黃偉民先生說,特區政府這次授勳,再一次戲弄了這個「老實人」。
黃先生的意思大致是,市民普遍認為董建華政績庸劣才被迫下台,為甚麼還有資格領取特區最高榮譽勳章?這次具爭議性的授勳,只會激起傳媒和公眾爭論,將董建華任內的過失再展現一次,在老先生癒合中的傷口灑鹽。
有良知才會感歉疚
但是,董建華會傷痛或在乎普羅市民的批評嗎?只恐怕,董先生根本不在乎社會嘲罵。在金碧輝煌的禮賓府接過勳章的一刻,也許他會是坦然無愧,打從心底裏興奮:看,連上層政要都給面子,屋邨居民或普通中產的批評又值得介懷嗎?(董先生真的有過這麼一段「驚世豪言」說,民意愈是反對他,愈證明他做得對!)
二○○三年七一遊行後,上街的人普遍有一種痛快感:「哼,看你董建華今晚能睡得好嗎?」但一位頗具見識的友人說,有良知的人才會有歉疚感,沒有良知的人反而可以睡得好,反正一覺醒來,公務員不管高興不高興,還不是要執行行政長官的指令?因此,相信董建華會睡不好的人,其實還是循善良思路去猜度董先生。如果把董先生設想得自私冷漠一點,他不會歉疚;況且他也毋須向香港市民負責,因為特首權力來源是中央,只須向中央負責。
善用儲備有何可恥
另一個例子是,在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初期,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聲明不會「將納稅人的血汗錢,拿來換取一時的掌聲」。難道他不明白,一個好的政府正正是善用儲備的政府嗎?政府有責任動用儲備,推出紓解民困的措施,因為:一、施政不能單講「經濟效益」,人的價值第一,挽救生命比屯積金錢重要;二、有能的政府能夠在經濟衰退時制訂刺激經濟政策,例如每用一元便能衍生出兩元的財富效應,助社會走出危機,成功例子是美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
善用人民的血汗錢為人民辦實事,贏取人民的掌聲,有甚麼可恥?無法推出有效的經濟政策,豈非更值得羞恥?
更應重視民眾褒貶
從港英殖民時代到特區時代,董建華、曾蔭權等政府高層都強調自己「清高」、「不在乎」民眾的褒或貶。永不知道,他們在現代民主政治裏,根本就不配稱及格。
民主政治,正是要藉着普選制度和民眾的監察,產生一批權力源自人民、因此很「庸俗」、很「在乎」人民掌聲或噓聲的政治人物。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尊重民意,全力交出政績以「討好」選民。民主政治根本不欣賞「清高」和「不在乎」,更何況他們往往帶選擇性,當面對中央領導人時,或許會變得很「庸俗」和「在乎」。
因此,民主政治人物毋須太看重甚麼大紫荊勳章,更應該重視的,是包括中環基金經理和上水街市菜檔檔主在內的民眾,對他是褒還是貶。董先生和曾先生,你們不算民主政治人物,但是否也明白這個道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