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紅杏出牆

李怡專欄:紅杏出牆

香港社會瀰漫着陰謀論,一樁明明白白的事,輿論與某些議政者卻要繞過表面的事實,去談幕後的「黑手」與有關人士的動機。比如陳太上街爭民主,社會輿論就圍繞着她要參選特首,而不談她講的對政改、對普選、對只有民主政制才能導致社會真正和諧的看法。更有甚者,如中共的老護法,在陳太去年底上街時,就直指她不甘寂莫,紅杏出牆。這次陳太上街,又有人指她想要搶奪泛民主派經營多年的民意果實,想當泛民的「共主」。還有論者扯到她長兄牽涉彭楚盈案,母親被「活活氣死」,於是她帶着悲情,迫得豁出去而「出征」。然而,陳太去年底上街,彭楚盈案還沒有審訊,而她母親又仍然活着,她又有甚麼「悲情」要上街呢?再說,她母親已九十多歲,又是心情恬淡的畫家,又怎能說她是「活活氣死」的呢?
提出這種幕後動機論的人士,筆者倒很難不懷疑他們的動機:是不是因為接受了甚麼任務而故意去抹黑陳太堂堂正正上街爭民主的正義之舉。
此外,又有人去評斷陳太上街的「號召力」,說因為她上街而參與遊行的人不多,因此她影響力有限。目的似要淡化她上街造成的震撼,以及轉移傳媒對她的關注焦點。

本欄的留言網頁,有一位網友對於說陳方安生「紅杏出牆」,就有理念頗為清晰的回響:「甚麼是愛情的紅杏出牆?甚麼是政治的紅杏出牆?政治的紅杏出牆是不堅守自己原來的政治信念,改變自己的政治信仰。」香港政治的紅杏出牆,是從過去相信香港這一制的自由、法治、廉潔,因時勢改變,或出於個人政治、經濟私利,而變為效忠中共那一制、跟隨中共指揮棒而左搖右擺的那些人,包括港府高官、親共富商、親政府文棍、親共律師,「這些人才是香港政治的紅杏出牆」。這位網友說,「陳太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信仰,現在信仰的和過去一樣,毫無政治紅杏出牆可言」。
經濟轉好,民怨紓緩,特首曾蔭權又民意高企,加上過去兩年中共已不惜一切手段壓制香港民主普選而導致多數市民對爭取普選感到無奈。在此情勢下,七一遊行前的中大民調顯示,只有百分之六點九的市民表示七一會上街爭普選(儘管支持普選的市民仍有六成)。陳太並非沒有智慧的人,她難道不知道她的號召力不可能扭轉市民對普選已感無力也不大願意參與的形勢?事實上她這次上街前已表示,她的出發點之一,是有感市民的無奈。她走出來,只是表示:香港人不要放棄對民主普選的希望。
在曾蔭權民意高企之下,陳太難道不知道她出來參選特首,只會是「陪跑」角色,是不可能會贏的嗎?然而,一人提名自動當選,畢竟不是香港這一制的應有表現。為了給曾蔭權一點點連任壓力,為了迫曾蔭權對未來五年作些較符合香港這一制的精神而不是一味迎合北京的承諾,泛民主派希望多一個人參選,是很自然的事。陳太若真的參與,也決不是旨在當泛民的「共主」。(當泛民這些得不到北京祝福、也不獲香港富商支持的散兵游勇的「共主」又有何政治利益可言?)
陳太上街遊行(甚或參選),也只是忠於自己從過去一路走來的信念而已。人們為甚麼不從她的公開的、明白的言行去立論,而偏要去講動機,尋陰謀呢?
筆者為這些真正紅杏出牆的論者感到悲哀。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