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Highlight:味珍味吳寶舜引入日本食品先驅

人物Highlight:味珍味吳寶舜引入日本食品先驅

味珍味(香港)主席吳寶舜一生與日本結緣,年輕時到日本東京進修,畢業後在日本大丸百貨工作,並被派回港協助在銅鑼灣籌辦大丸百貨,他順理成章留港發展,後來開設味珍味(香港),是最早將日本鮮果及食品直接引進本港的食品供應商之一,在業內舉足輕重。
大家對日本食品如UCC咖啡、巨峰提子、方形西瓜等應不會陌生,在港日式超市崇光Freshmart、Needs、百佳、惠康及華潤等出售的日式食品及新鮮蔬果,部份正由味珍味(香港)供應,該公司獨家代理UCC咖啡、日清製粉、神州味噌麵豉醬及即沖麵豉湯、波子汽水等大品牌,同時進口日本新鮮蔬菜及生果。
今年5月底,吳寶舜獲日本政府頒予「海外普及日本食品有功者──農林水產大臣獎」,其對日本食品普及化作出的貢獻獲得肯定。

為自給自足創業

他說,當初開設味珍味(香港)純是個人需求,「那時跟友人開設日式料理店『大關』,日本料理店要突圍,便要有獨特的材料,於是我們不靠本地批發商,自行引入食品,供應大關。」
他向日本味珍味洽商開設香港分公司,由總公司供應食品,最先引入的是雞蛋,「日本人愛吃生雞蛋,吃牛肉鍋時一定要蘸生雞蛋吃,但香港的雞蛋含菌量高,日本的殺菌處理好得多。」
在80年代,本土或內地的雞蛋1元可買幾隻,日本的卻要數元1隻,難怪吳寶舜身邊朋友都不看好這門生意,結果,本地日式超市都找上門向他入貨。
80至90年代是味珍味(香港)的黃金歲月,生意愈做愈大,每月供應超市的生意額達700多萬港元,以至後來他將料理店轉手,專心搞好味珍味(香港)。現時營業額維持在700至1000萬元不等。

蜜柑發霉最難忘

做生意有順有逆,吳寶舜說:「做新鮮食品生意風險甚高,連保險公司亦不保。」但早年新鮮蔬果變壞時有發生,較深刻一次是80年代尾,「日本蜜柑在溫差大的環境下最易發霉,有次訂了整個貨櫃的蜜柑,交貨時客戶抽樣檢查10箱貨,箱箱都有發霉的。」
結果,公司上下總動員花了一整晚,將每箱10千克共2000多箱的日本蜜柑逐一檢查,還要將沒發霉的蜜柑用布抹淨,吳寶舜解釋:「日本蜜柑會將霉菌傳到旁邊一個,所以沒發霉的也要抹亁淨。」該次損失約1成,還有一整晚的辛勞。
營商之餘,吳寶舜亦於25年前創辦日本料理店協會,擔任會長至今,同時亦擔任香港日本文化協會副主席。雖然吳寶舜並不言休,但味珍味(香港)的市場及採購工作已交由第二代──長子吳殿毅和么仔分擔。
撰文:葉敏儀

最先引入的日本雞蛋,價格較本地雞蛋貴數倍,仍大受日式食肆及超市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