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見證 擬改建變壓站<br>居民力護阿公岩礦場遺址

百年歷史見證 擬改建變壓站
居民力護阿公岩礦場遺址

【本報訊】保留歷史遺迹與都市發展建設總難妥協並存,港燈正向城規會提出更改規劃申請,擬在筲箕灣阿公岩東健道的舊石礦場遺址,興建巨型電力變壓站。但該區居民正力爭保留這片獲區議會列為文物徑景點的休憩用地,期望見證本港百多年演變的地方得以保留。 記者:蔡建豪

港燈已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將現時規劃作休憩用地的舊石礦場土地,改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興建一座佔地2,600多平方米、高七層的巨型電力變壓站。石礦場遺址與電車總站、譚公仙聖廟及海防博物館均是東區區會向遊客推介的文物徑景點。

憂慮失休憩空間

東區區議員杜本文說,阿公岩村居民在得悉遺迹有可能湮沒時,村民互助委員會已去信規劃署及民政事務署等表達反對意見,憂慮與環境不協調的電力站會破壞景觀,更憂慮這是「攞走休憩空間。」長春社理事黎廣德說,保留文物景點最大考慮是該處的歷史價值,石礦場保留與否要作深入的比較及研究,但現時政府政策確存在忽略及不足。
今天阿公岩舊石礦場外的斜坡上,鋪滿進行維修工程的棚架,鄰近只有寥寥數座工廠大廈。早於19世紀的清代,該處已是潮州及惠州來港工人開採花崗岩的工地,昔日工人寄居的阿公岩村村屋,正是以花崗石築砌。隨着港府發展筲箕灣,開礦工業沒落,石礦場曾改作支援船隻維修的工場。
港燈發言人接受查詢時稱,東區電力需求於過去10年間,每年平均錄得3%增長,或未能滿足2011年後區內電力需求,興建電力站可額外提供240兆伏特電力;而在選址時,已考慮石礦場舊址空置已久、遠離民居及有斜坡作天然屏障等因素。電力站最快要到2012年才落成,港燈已決定在區內分別興建兩個面積500及1,800平方米的公園,補償居民在休憩用地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