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自殺死者 生前日記曝光

集體自殺死者 生前日記曝光

【本報訊】三名生活在孤獨世界、同病相憐的女子,相約一起燒炭身亡。正當事件令人感到震驚、歎息和疑惑的時候,其中一名死者生前所寫的日記曝光,揭露這個貧富懸殊社會中弱勢的一群一直無助地掙扎,從中也許可看到集體自殺的伏線。在日記中,女死者朱藉華提到她在精神病院的日子:「這裏無分白晝黑夜…我也不知道在這種鬼地方生存了多天,每天度日如年,每天看着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白天見不到,晚上看不見星星。」 記者:劉漢權、張佩琪、羅日昇

這宗轟動全城的集體燒炭三屍案,死者王少芳(39歲)、紀曉麗(38歲)和朱藉華(31歲),原來三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她們曾經是院友,有着相同的經歷。精神科醫生黃以謙指出,精神病患者有五至六成痊癒就可以出院,由於並非百分百康復,所以他們出院後重新投入社區,是為危險期。

康復服務局限重症者

黃以謙認為目前精神病康復組織提供服務屬一流水準,但不足以涵蓋整體病患者,可能只局限在病情較重的患者,一些中度或輕度的患者,往往成為被遺忘的一群。黃以謙批評目前醫生處理精神病患者的覆診時間不足,僅有5至10分鐘看症,他建議當局增加資源幫助精神病康復者重投社區。
其中未婚的死者朱藉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她58歲的母親張春梅昨在講述華女「糊裏糊塗」的一生時,傷心得掉下淚來。朱母將華女生前兩本日記給記者看,當中有提及她和母親的一段感情,令朱母更加感慨:「我找不到工作,每天靠媽媽一天給我20元零用錢,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用,前幾天媽媽的腳被熱水弄傷了,但她仍然堅持要上班,她越勤力我越心不安、內疚。」

識一個朋友學壞一次

朱母表示,她與丈夫育有兩名女兒,華女是長女,一家四口原在廣西梧州鄉間居住;丈夫在20年前遇上車禍去世,留下她們三母女無依無靠,及後她們申請來港定居,以為可以開展一段新生活,想不到華女會有這樣坎坷的一生。
華女15歲就讀中三那年,因為發高燒而患精神病,之後十多年多次入住精神病院,在她的日記中曾多次提到在醫院裏的生活:「今天是星期日,雖然外面天氣很好,但我的心情卻不算太好,因為我儍痴痴的自己簽紙入青山已有半個月時間了…這裏不是每天都可以洗澡,周圍的病友都很癲,她們不懂得和別人溝通,只懂自己和自己說話,自己大聲笑,大聲哭,活在屬於自己的小小世界裏…我覺得病友很可憐。」
朱母形容華女「每識一個好朋友就學壞一次」,她說,華女在16歲時認識了一個叫「阿Ring」的朋友,阿Ring經常帶華女往旺角唱卡拉OK及服食搖頭丸,自此華女經常不回家過夜;多年前,華女認識了一名「契媽」,契媽竟帶華女到澳門賭錢,這是華女第二次學壞。

最後見面表現不開心

朱母說,一次,華女因為要往澳門賭錢,竟偷了妹妹的金飾變賣,結果輸得一乾二淨,並向「大耳窿」借了1萬8千元,當時妹妹十分氣惱,決定報警舉報胞姊;及後華女返港,在母親勸告下到警署自首,其後上庭被判守行為半年。
由於華女精神病一直未完全康復,年前再入住精神病院療養,其間認識了今次三屍案其中一名死者王少芳,朱母說:「今次連命都冇埋!」她說,華女出院後與少芳來往甚密,兩人情同姊妹,其後更遷往與少芳同住,甚少和家人聯絡。
朱母續說,在案發前幾天,最後一次見華女,當時她很不開心,其後少芳來電叫華女外出見面。朱母說,當時華女似很不願意,但少芳叫了多次,華女終於心軟離家赴約,想不到那次竟然是一次死亡約會。

朱藉華的母親昨晚翻看女兒的相簿,欲哭無淚。
劉漢權攝

死者朱藉華生前的兩本日記,揭露她對患上精神病十分無助,而且愧對母親。

朱藉華其中一本日記的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