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臨別訪美的異數 - 陶傑

小泉臨別訪美的異數 - 陶傑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下台前去美國展開國事訪問,布殊盛情高規格接待,兩大元首共晉國宴而不是甚麼「工作午餐」,固然不在話下,小泉提出去貓王故居參觀,布殊更隨機親自同行,更可見友情之深。
一般來訪的外國元首,即使友好盟國,離開華盛頓,總統從不隨行,小泉純一郎卻成為例外,因為「九一一」之後,日本是美國在東亞最堅定的盟友,派出自衞隊遠征伊拉克,兩國友誼,套一句某地區的八股陳腐詞語,叫做「久經時間考驗」。
唯一美中不足,是小泉訪問美國,本來可到國會山莊發表演說,在國會演說此一殊榮,一百年來沒有幾個能享有。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來美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支持中國抗日,獲得國會議員起立鼓掌長達八分鐘。此一甜蜜回憶,至今仍長留某些炎黃子孫的懷舊腦海。
小泉本來也可以步蔣宋美齡的後塵,但可惜其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得罪韓中不要緊,美國國會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之中慘遭日軍虐殺的慘況,國會更是羅斯福在珍珠港事變後宣布對日宣戰的地方。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國會演說臨時告吹。此君獨往獨來,別具一格,幾十年來幾十個走過場的日本首相,自田中角榮之後,大平正芳、宮澤喜一、海部俊樹、竹下登、小淵惠三等等,日本首相許多名字世人都沒有印象,將來國際間只記得一個小泉純一郎。
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如果影響到美日的友情,小泉純一郎理應三思檢討,應不應該為了這口氣而無法贏取國會的友誼。然而小泉任內最大貢獻,即是加強美日關係,偏偏北韓在小泉下台前,又送一個大禮,在對岸舞弄核彈,令美日有最佳的藉口加強軍事合作。

不論靖國神社問題,小泉無疑是日本三十年內最傑出的首相,改變了死氣沉沉的自民黨老餅政治心態,引入新血,改革黨政,雖未竟全功,但已令日本形象耳目一新。小泉任內,日本經濟復蘇,走出長達十年的泡沫泥沼,尤其是高科技電子產品,本來韓國已經追了上來,價廉物美,搶去了日本不少國際市場,但日本高科技再創新而佔先,又把韓國甩在後面,此皆小泉任內的突破。小泉能操流利英語,日本與美國的核心價值觀一致,首相會不會講英語,其實無所謂。親訪貓王故鄉,在布殊面前大唱情歌,雖略嫌肉麻,但真情流露,美國人在電視上看了,當大為受用。
小泉九月下台,其路線當由接班人遵循。世界日新月異,高科技與民主自由雙結合,亞洲當如何與國際潮流滙聚,日本、泰國、印度這類新興的國家,日後的地位舉足輕重,美日關係當不會因小泉下台、布殊任滿而「人亡政息」。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在其卸任後,繼任人會不會繼續?筆者認為一定會,因為中國政府已經開出「中日高峯會」的「原則」大前提了,就是日本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此一「原則」符合中國一貫的「外交」作風,但反而觸怒了許多本來對首相參拜神社有所保留的日本人民。就算日本有意這一屆「拜完即止」,反因中國的僵硬而繼續參拜下去。因為中國要面子,日本也要面子,如此屈從中國而停拜靖國神社,日本人會視之為從此對中國永久順從。中國僵硬,日本更強硬(這一對形容詞倒過來用亦可),參拜神社,由日本「紀念戰後亡靈」的感性儀式,上升為「日本可以對中國說不」的尊嚴,象徵之爭,弄不好,以後還不止春秋兩祭之少,還增至春夏秋冬四祭,甚或每月一祭。
理由如同「六四」時期,天安門廣場的大學生與香港人一致高呼「李鵬下台」,但李鵬偏不下台,而且還多做了十年總理,這就叫做強權。
中國當年的態度,正是「你吹咩?」對於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美國國會含蓄反對,美國政府不表態,對日有默認空間,日本也逐漸進入「你吹咩」的「境界」,以「停止參拜」為中日峯會條件者,外交智商十分高,可謂「拍得住」董建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