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時事評論員
五萬八千人,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溫,抵住惡毒的太陽,沿着過去幾年的足印,從維園一步一步走到政府總部。他們有的連續四年都走出來,有的早已不止走了四趟,但他們仍然堅持,用毅力和汗水,向當權者表達一個極其謙卑的訴求──請給我們一個普選時間表。
在遊行隊伍中,看見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她由家人攙扶,腳步堅穩地向前走。婆婆自豪地說,她四年都有出來,走畢全程。她用眼神訴說着一股堅定的信念:繼續走,一定可以到達目的地。
政府麻木不仁
朋友帶來了她正在學步的嬰孩,跌跌碰碰走着,小孩無法明白遊行的意義,媽媽今天走出來,只是希望孩子能在較為合理的環境下生活。媽媽的苦心,孩子將來是會知道的。
人群中還有抱着小孩的爸爸,也有悉心照顧家庭的主婦,還有投入工作的專業人士,有一天工作十多小時收入微薄僅夠餬口的基層工人……他們之間,既陌生、又熟悉。相同的路,他們走了四次、五次……可能有人會問,有用嗎?還要走多少次,才能令這個麻木不仁的政府改變態度?情況的確有點令人沮喪。
七一當晚,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理解遊行市民對普選的熱誠和期望」,意思是說,我聽到了。去年十二月,曾先生也聽到了二十多萬市民為普選吶喊的聲音,他仍然堅持「要麼通過,要麼拉倒」的立場。今年,只有五萬八,他會害怕你嗎?
官員語無倫次
像鸚鵡學舌的林瑞麟局長再補充說,○六年下半年會在「策發會着實討論」,○七年初會「總結這些討論」,「讓我們就這些問題在香港可以建立共識之後,以此作為基礎,希望可以在二○一二年時及之後繼續推動民主選舉的進程。」
林局長用我們都聽得懂的語言,語無倫次地說了一番大家都不明白的話。連續幾次數以萬計的人上街,政府即使不馬上倒台,政策也應該改弦易轍吧,但我們還容許這些庸官面不紅心不跳的出來亂發議論,或許,香港人也實在太溫柔敦厚了吧。
信念毫不動搖
官場傳言稱,高官對「只有」五萬八人上街沾沾自喜,認為陳方安生的號召力,也不外如是。官員又認為,即使陳太真的可以多號召一萬二萬人上街,也沒有甚麼大不了,任憑風浪起,也可穩坐釣魚船。
高官們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想法,也實在太庸碌麻木了。曾蔭權上台一年,經濟好轉,失業率下降,盛平無事,港人自我感覺良好,但仍有五萬八人走出來,這不已經是一個嚴厲的警告了嗎?他們的堅持,不是因為陳方安生的明星效應,而是一個毫不動搖的信念。地火在流動,在尋找一個爆發點,當遇到最脆弱的地殼,就會噴射出來,一發不可收拾。
八十多歲的婆婆打電話到電台,她說身體不好,又住在九龍,因此沒有出來遊行。她說,像她這樣的人很多,希望普選的香港人,遠遠不止五萬八。她問,我這年紀,可以見到普選的一天嗎?婆婆,可以的,只要堅持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