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廣州舊城區大馬站、小馬站及流水井三條古街的百年書院群,別具嶺南文化及建築特色,是全國99個歷史文化名城中獨一無二的名勝古迹,其中部份書院一度面臨清拆命運,但最終獲保存下來,更將由政府花巨資維修及重建。
工程分3期2010年完成
廣州市政府早前決定斥資3,000萬元,在2010年前分三期工程,將書院群改建成類似上海「新天地」的歷史風貌區,工人近日已着手拆除違規建築物,並卸下百年青磚,等待重建。
廣州古書院始建於南宋,康熙年間得到蓬勃發展,位於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以廣州府衙為中心的方圓3.2公里之內,曾出現數百間書院,其規模可謂空前絕後。其中,應元書院、學海堂和菊坡精舍是最高級別的省級官辦學院,相當於現在的研究生院,舉人方能入讀。其次,粵秀、越華、羊城、禺山及西湖五大書院雖同屬省級官辦,但秀才就可入讀,旨在參加鄉試考取舉人資格。再低一級的是府縣主辦的廣州府學宮、南海縣學宮和番禺學宮,專門為府縣政府培訓官員。總括而言,廣州的古書院群自明清以來,就為嶺南地區培訓了大批人才,且沉澱了深厚的嶺南文化色彩。
20人大聯署逃過清拆
廣州近年大興土木,興建新樓房、天橋道路、地鐵等等工程,一度將部份書院列為清拆對象。幸而獲得20多名廣州市人大代表聯署呼籲,廣州市政府才下令停拆,並決定斥資2,996萬元重建書院群。
廣州《新快報》引述市文化部門一名官員前日透露,整個工程共分三期,初步擬定於2010年完成。第一期是建設小馬站書院傳統風貌一條街;第二期是建設流水井書院傳統一條街;第三期是完善整個區域的保護改造。竣工後,百座古書院和三條書坊街將重現廣州。
中國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