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劇團走上地面 貼錢買戲受

地下劇團走上地面 貼錢買戲受

10年前,業餘劇團為了減低製作成本,聯合一起租場搞演出,你一半我一半;每次演出的收入與開支可以平衡就已經謝天謝地,別奢想有盈利。10年後的今日,他們面對的景況一點兒也沒有改變。無錢賺都要堅持下去,甚至自掏荷包貼錢都要令劇團繼續有演出。或許你會笑他們儍,但他們就話不為甚麼,就是純粹為了心中那一團只為舞台燃燒的火。

記者:杜慧妍
攝影:周旭文、黃子偉

好戲有好報 目標票價$280

「三角關係」由三位非戲劇系畢業生所創辦,11年後的今天主力只剩下Allen(馬志豪)一人,但仍堅持百分百原創劇本、原創音樂、記錄城市生活的精神:「表演藝術失去原創就沒意思啦。」
演藝學院電視電影系畢業的Allen,卻一直主力從事劇場創作。由最初出錢出力全身投入搞劇團的一刻開始,Allen便愈做愈想做:「戲劇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一種毒癮,那種現場感是一種Magic,即使同一個劇目演出10次、20次都不會一模一樣。只要觀眾的反應有些微的差異,我們所演的都會有所不同。明知幾乎不能有想靠劇團賺錢的念頭,但我想,好戲始終會有好報的。我有信心有一天可以靠劇團維生,也相信我們的票價可以由現時的$130提升到$280的水平,而仍然有很多觀眾會支持,絕對不會令人對劇場失望。」

■綵排認真,七情上臉。連身穿的Tee也是自畫的。

入戲感言

■Allen:「堅持原創,觀眾是會感受到我們的創意是有Heart的。」

■阿徐負責設計:「舞台上我對自己的認知愈多,就愈發覺欠缺更多。」

■Stanley負責填詞、錄像:「只要導演那團火一減弱,我就會起勢加柴、撥火!」

想賺錢?勿以身試法

全力支持Allen的有他的創意好夥伴兼演員Stanley(譚國明)和阿徐(徐羨曾),前者是獨立電影創作人、剪接師,後者是平面設計師,在「三角關係」裏面,成了名副其實的鐵三角:「我們都愛表演,卻偏偏讀不上演藝學院。輾轉間有機會在業餘劇團初試牛刀,一拍即合。」
三人最初都是抱住一團愛做戲的火,不計成本、不計收入的去搞創作,但今天我想向他們取經,他們卻耍手擰頭說切勿以身試法:「我覺得如果只為想搞劇團而搞的話,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你要分清楚你是想參與製作、演出?想搞一套劇,跟人分享訊息?還是搞一個劇團?」Stanley認為搞劇團是一項長遠的計劃,要實踐,必須要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如果只Enjoy創作、參與的過程,何不Join其他的業餘劇團?坊間大大話話有百多個劇團,總會有個合適的。不要以為搞劇團可以賺錢,這個只為興趣而已!」

■劇團從來只以低成本插畫作宣傳,像這樣Set燈擺懶Mood的Pose相,他們反而抗拒。

■將於本月公演的愛情音樂劇《二人餐》,票價$100及$120。

劇團起底

「三角關係」(TrinityTheatre),95年正式成立為非牟利劇團,主要以製作富本土年輕人特色的粵語原創音樂劇為主。主張利用戲劇紀錄城市、紀錄生活。曾演出《非常男女》、今年6度公演的《20出頭》、《快樂無罪》系列、《LoveMusic@砵蘭街》等。

網址:www.trinitytheatre.org

無演出無成本慳錢棄會址

很多業餘劇團都像「湛青」一樣,沒有會址,只有一個簡單的網站,列出劇社的歷史、演出過的劇目,以及聯絡用的電郵地址。一切從簡,只為將營運成本減到最低。加入「湛青」已有16年的Ann話只要劇團無演出就無成本可言:「因為我們都是業餘的,所有資金都是來自演出的資助或預支,日常的開支可以說是零。每次我們都是有演出才到外面租場排練,有時甚至會找些免費的公眾地方。雖然沒有一個正式的會址,也沒有屬於劇社的排戲,但卻省下不少錢。」
打工的生活並不悠閒,再要額外花上時間心力為劇團打點、綵排,認真不簡單。但身為中學教師的Pansy,不但騰出時間來演出,還在校內擔任劇社的導師,不時帶學生加入業餘劇團:「業餘劇團是一個出路,雖然是無錢的,但在舞台上所能得到的滿足感,是不能夠用錢來衡量!」

■06易卜生戲劇節《愛的喜劇(變奏版)》。

入戲感言

■Ann:「要劇團繼續發展下去,必須要培養一班忠實的基層觀眾。」

■Clara:「演戲讓我重新投入文學巨著及更廣闊的知識領域。」

■Pansy:「要讓業餘劇團生存下去,就要帶下一代去欣賞戲劇,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戲劇。」

劇團起底

「湛青劇社」成立於1984年,由愛好話劇人士組成,行常會員約50人。全為業餘演員及舞台製作者,包括學生、在職人士。主要演出各國繙譯劇及創作劇。過往演出劇目有《風雨念香港》、《光頭女高音》、95藝穗節《淋語塘秘密公演》、街頭劇《赴考的第一天》、《開放雙人床》等。

網址:www.geocities.com/hknovice

靠朵拍膊頭 繼續撐

何偉龍的名字,在戲劇界無人不曉。八字頭出世的一代,或者會看過電視劇《城市故事》,何偉龍就是「蘇中」。他不單是演員導演,更是藝員訓練班的導師,還在浸會大學任教校外進修的戲劇課程。新一代被公認為好戲之人的謝君豪、詹瑞文都是他的學生。
1987年,他接手「灣仔劇團」,當時手執17萬5,開始了接下來20年的劇團生涯:「當時我一個人搞『灣仔劇團』,第一件事要解決財政困難。於是膽粗粗以為人熟悉的『蘇中』,單人匹馬走上嘉士伯做ColdCall,叫他們贊助我們的演出。嘉士伯一下子就簽了6年約,我們就幫他搞了《嘉士伯戲劇節》。我膽敢說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你看到現在再沒有一個商業機構是全力贊助業餘劇團的!」在全盛時期,「灣仔劇團」的《聊齋新誌》、《取西經》場場爆滿。劇團成立到現在,仍然是靠一班對何偉龍非常尊敬的學生一手包辦編導演、燈光、舞台、服裝,甚至有名的編劇如杜國威都會主動幫忙寫劇本,但每個人都只收象徵式的車馬費和飯盒:「他們都是職業人才,對『灣仔』有一個情意結。」

■本年話劇《橫觀直看打斜Look》,10月還將公演《一夜歌‧一夜情》,把牛池灣文娛廳布置成歌廳,現場鋼琴伴奏,更免費提供啤酒小食。

入戲感言

何偉龍:「我的志願宏大,要為舞台燃燒生命,直至燒盡為止。」

劇團起底

「灣仔劇團」於1981年成立,最初由文娛康樂體育會管轄。至1987年成為獨立劇團,由何偉龍一手打理。劇目以膾炙人口、貼近基層生活的話題為主,一般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演活社會各樣現象。演出劇目包括《聊齋新誌》、《五個受傷的女人》、5度公演的《我對青春無悔》、《私房菜》等。

網址:www.wanchaitheatre.com

搞劇團同你計數

「三角關係」Allen:「以在香港藝術中心麥高理小劇場(76座位),進行兩場戲劇表演來計算,總支出約兩至三萬,但票房收益最多只有一萬多,還請記着,我們還未計算排練室的場租費用。所以小型劇團實在是難以收支平衡,你可以計計要將票價提高多少才能填補支出。」

支出:
演出場租(連2晚搭景時間,$1,780/每4小時):$5,000-6,000×4晚
布置、服裝、燈光:$5,000
宣傳單張:$300-$400
總支出:$29,400

收入:
票價:$80
總票房收益(全場爆滿計):
$80×76座位×2晚=$12,160
*價錢只供參考

過來人慳家法:

1.校園免費綵排
表面數目雖然倒貼成半,但過來人仍有不少慳水大法以供有心人參考。「湛青」主席Clara就醒大家省回綵排場地租金的貼士:「一般正式的綵排場地動輒都要一、二百元一小時,所以我們會去大學的公眾地方綵排,例如PolyU的大笪地、CityU的Canteen外面還有冷氣呢!」

2.洗樓宣傳
何偉龍曾到東九龍區每家每戶洗樓派傳單:「當時印二、三十萬張都派完。但現在人們看到賣大型廣告的,才覺得是好劇,若不受政府資助就更難做。但一句聲、拍膊頭,大家都來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