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四出鬧事的世界盃球迷,變成了歐洲的一種癌症,正如走向世界、喧囂無度的大陸遊客,也在形成為一個國際的腫瘤。
英格蘭球迷醉酒、喧嘩、破壞,歐盟厭惡萬分,叫英國政府自己派警察來管理:這是貴國的暴民,我們歐洲納稅人不想花錢為你們的暴民球迷揩抹酒後嘔吐的一地穢物,自己的怪物,自己負責,這是對英國人曲線的羞辱。
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球迷,為甚麼英格蘭的球迷特別暴戾?問題出在「英格蘭」這名字上面。
今天的英國,官名聯合王國(UnitedKingdom),學名不列顛(Britain),「英國」泛指Britain,身為英國人,不一定是指英格蘭人,在國際上,更可能是蘇格蘭人、威爾斯人,甚或愛爾蘭裔人。
戰後幾十年,「英格蘭」的定位,越來越狹小,因為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勢力越來越大。例如特務○○七,在小說原著中,角色是英格蘭人,電影幾乎一開始就由礦工出身的蘇格蘭佬辛康納利扮演,最近的人選皮艾士布士南,還是愛爾蘭裔。莎劇名演員李察波頓,是威爾斯人。今天的工黨政府,由副首相白高敦以下,幾乎是蘇格蘭人的天下。
香港近年的總督,麥理浩和衞奕信是蘇格蘭人,尤德是威爾斯人,只有彭定康是英格蘭人,但他三代之外,是愛爾蘭裔。英格蘭人曾經一時風光,今日都淪為「弱勢群族」。
英格蘭的形象,早已被英格蘭的貴族小資產階級所「代表」了:曉格蘭特、哈利波特、威廉王子。英格蘭隊的球迷,全是草根工人階級:屠房工人、漁夫、礦工、無業者,因為體育有等級,在英格蘭,上流社會打馬球,中產階級打網球和曲棍球,下等人才喜歡足球。因此保守黨的「平民首相」馬卓安一上台,就自稱喜愛足球,這是對保守黨傳統的輕蔑。
英格蘭的草根階級,在文學、藝術、戲劇、流行娛樂之中,都沒有代理人,他們對上層的反抗,對經濟的怨言,沒有公開宣洩的渠道。支持英格蘭隊,成為英格蘭工人和無業階級唯一的「愛國」宣言。他們隨球隊出發,去到哪裡,肆虐到哪裡,像中國的農民一樣,變成了流寇。
凡民族情緒煽動起來,都很令人厭惡。英格蘭的球迷,跟中國歡呼拉登的糞青網民一樣,都是地球上的癌細胞。消滅他們的方法,是有一天,讓英格蘭隊到北京跟中國隊比賽,讓雙方的球迷互相毆鬥砍殺,讓他們以毒攻毒,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袖手旁觀,看他們一起倒在血泊中,然後我們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