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創有利水鳥棲息環境 吸引牛背鷺<br>5歲水牛乸 米埔新成員

可創有利水鳥棲息環境 吸引牛背鷺
5歲水牛乸 米埔新成員

【本報訊】米埔自然保護區有新成員加入!一頭5歲雌性亞洲水牛在今年5月入住米埔,以一塊1.4公頃的淡水沼澤地為家。負責該項目的保護區主任施百納表示,養殖水牛可創造出有利水鳥棲息的環境,估計可吸引牛背鷺、彩鷸等鳥類到臨,並降低人力除草的費用。該項目將為時18個月,若有成效會加以擴展。

省下剪草費用

米埔現時有5公里長的堤岸需要剪草,一年需費17萬。米埔助理保護區主任梁嘉善昨在記者會上稱,保護區有17個淡水塘,若各安置一頭水牛任其吃草,即可省下該筆費用,「養隻水牛基本上冇乜成本,草係現成的,水牛則領養,只要建個shelter(遮蔽處)及一些欄杆就得。」
根據外國經驗,水牛等動物可比人類更有效創造出有利水鳥的棲境。施百納說:「水牛每走一步揚起的泥中都會有昆蟲,這會吸引一些鳥類如牛背鷺到這區來。至於水牛吃草和漫步造成的泥潭,估計也會令在米埔較為罕見、喜歡短草的灰頭麥雞、彩鷸多些來這裏。」目前牛背鷺的數目已有增加。
這名重達半噸的米埔新成員,每天都會由職員阿鋒帶着散步10至30分鐘,並定期做身體檢查。新成員現仍未有名字,梁嘉善說,歡迎市民透過電郵([email protected])提供建議,若經採用,提議者將獲邀到米埔參觀,與水牛作近距離接觸。

灰頭麥雞

牛背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