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利誘推目標為本

教資會利誘推目標為本

【記者梁美寶報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近日要求本港大學,制訂課程時必須以目標為本,並量度學生所學,教資會未來將引入獎罰制度,若大學未能達到自訂目標,或會被扣減撥款;達標者則可獲更多資助。有大學高層批評,上述建議猶如把中小學的教育改革推至大學,他指大學訂立的指引不清晰,令教員無所適從。
教資會近月致函八大校長,指明所有大學課程必須以目標為本,教授課程前必須訂明學生將會學到的知識;或接受訓練後獲得的技能等。為鼓勵大學朝此方向走,教資會打算獎勵達標院校,指明未達標的院校撥款短期不會受影響,但長遠或會有影響。此外,教資會與八大開會時建議,希望模仿歐美大學的做法,按教員的教學時數及研究結果,計算每名教學人員貢獻及成本。

科大憂影響撥款

但有科技大學高層不贊成政府推出目標為本的教學模式,批評猶如推行中小學教育改革一般,要求教師授課前先訂立一套教學目標,並預計可訓練出那類型學生,屬本末倒置及勞民傷財,他擔心院校未能達標會影響撥款。
他又指,教資會及大學所訂立的指引不清晰,令教員無所適從,以物理科「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此目標為例,根據大學建議,評核學生過程中不可靠單一考試,需以具創意的方法評核。他批評這會加重教員工作量,並認為以量化的方法計算教員貢獻,對他們極不公平。
不過,嶺大及教院高層均贊成教資會規定,原因是每所院校開設科目有異,各校可自訂學生所學的目標及方法,認為各校都可達標,並指「係向社會問責,大家都想知道教育搞成點。」
消息人士透露,達標學校可獲更多撥款,以助推行目標為本課程,獎金金額則未定。他坦言,人文學科、商科及文科較難制訂學生指標,故該建議獲較小規模的院校歡迎,但大院校則因學系及開設課程較多,認為根本無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