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將會得到一個重要盟友,他的學術拍檔、哥倫比亞大學貨幣政策專家米什金(FredericS.Mishkin)獲提名擔任聯儲局理事,大大提高聯儲局實施通脹目標制度的機會。
美國總統布殊上周五提名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學院銀行及金融制度教授米什金出任聯儲局理事,接替費格遜(RogerFerguson)在今年4月底離任後所留下的空缺,他的任期將到2014年1月為止。米什金就職後,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中將擁有利率政策投票權。這項任命仍有待美國參議院通過。
央行官員莫不識米什金
現年55歲米什金早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曾任教過芝加哥、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等名牌大學。米什金是享譽甚隆的貨幣政策專家,聯儲局以至其他國家央行的官員都知道這號人物,他曾擔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部主管以及FOMC的經濟學家,發表過150篇貨幣經濟學論文,其學者背景與大部份出身金融市場和銀行監管部門的其他聯儲局理事十分不同。
不過,米什金與同為學者出身的伯南克卻是同路人,兩人學術關係密切,皆主張聯儲局實施通脹目標制度,並曾合作出版有關通脹目標的著作。在1999年,米什金、伯南克、勞巴赫(ThomasLaubach)以及潑森(AdamPosen)四名學者合著《通脹目標:來自國際經驗的教訓》(InflationTargeting,LessonsfromtheInternationalExperience)一書,議建美國採納通脹目標制度,並提出了9個實施步驟。
所謂通脹目標制度,就是由貨幣當局向市場宣布確立一個量化的物價升幅目標,當通脹率升至當局的目標上限,當局按規定需要採取相應行動,從而保證其打擊通脹的市場公信力。目前英國、瑞典、加拿大和新西蘭均在實行這套制度,但伯南克在聯儲局和國會推銷通脹目標,卻遇到不少阻力。
米什金、伯南克和潑森於2000年1月曾聯署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認為制訂通脹目標有助擺脫決策者的個人判斷,令決策有機制可循,從而避免聯儲局出現過渡性的不明朗。對於通脹目標,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並不認同,認為此一制度有礙聯儲局的靈活性。
通脹目標實行當時得令
分析師指出,米什金進入聯儲局後,市場對聯儲局最終可能採納通脹目標制度的預期可望升溫。MillerTabak首席債券市場策略師克里辛茨表示,布殊把米什金放進FOMC,將令FOMC內反對和支持通脹目標的兩方陣營,其均勢出現此消彼長的轉變,市場會揣測白宮可能傾向支持通脹目標,同時聯儲局內的通脹目標派可能會佔有上風。
聯儲局前任理事邁耶說,米什金很快會成為FOMC中的重要角色,而他取代的費格遜,可能是聯儲局中最反對通脹目標的官員。
儘管米什金在學術上甚具聲望,但他本人亦不是完全無可詬病,據曾在聯儲局任職的雷曼兄弟經濟師哈里遜爆料,當年他入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部後,因頭巾氣太重,管理十分差。
綜合報道